臺北兒童藝術節 8檔售票74場免費演出讓孩子嗨一夏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5/6/10 下午 06:47:16 / 文化藝術
由臺北市政府主辦的2015第16屆臺北兒童藝術節,今年以「反轉日常 看見看不見」為主題,邀請大家換一個角度觀看熟悉的日常生活,發現在其中的奧妙新意。
|
2015第16屆臺北兒童藝術節,今年以「反轉日常 看見看不見」為主題,為孩子帶來極富深度又充滿童趣的精彩作品。(歸鴻亭攝影) |
來自臺灣、西班牙、法國、奧地利、義大利、比利時、智利和丹麥等地的藝術家,共計推出5檔國際售票演出、1檔國際共製售票節目及2檔國內售票演出,以創造童話故事的新觀點,默劇和舞蹈等無語表演,打破臺灣觀眾對於兒童表演藝術的既定印象,為孩子帶來極富深度又充滿童趣的精彩作品。
來自丹麥38組劇院的《意想安徒生》是一場奇妙的演出,以動作、聲音、物件取代童話裡的主人翁,讓線索在腦中拼湊,故事就這麼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取材自安徒生童話,《意想安徒生》並非將童話故事重製重現,而是抽取童話裡的寫意概念,帶領觀眾進入另一層次的童話想像,詮釋屬於自己的想法與感覺。
|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則是改編了安徒生童話《冰雪女王》成為大型偶劇歌舞秀《雪王子》。(歸鴻亭攝影) |
演出《格林童話森林》的西班牙動力核心劇團則是由兩位年輕的藝術家華金‧卡薩諾瓦與伊麗莎‧哈摩組成。擁有美術背景的他們,善用多媒材拼貼製造出豐富的視覺效果和藝術美感,巧妙揉合了夢境般的音樂和詩意的視覺意境,運用悅耳的鋼琴曲和奇幻迷人的視覺畫面,譜出一個個精采故事,讓觀眾跟著音樂和木偶演員,運用劇場裡蘊藏的魔力喚醒沉睡的想像力。
智利多布雷劇場今年帶來偶劇《走在鋼索上》,故事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闡述奶奶過世的生死議題,細膩地描繪著生命裡無可避免的殞落和永久的懷念。演員現場操控木偶結合預先拍好的定格動畫,將兒童劇的劇場幻覺提升到逼真的真實視野,加上柯一正導演與小女孩盧以恩的中文配音,讓臺灣觀眾更能隨著木偶的情緒呼吸起伏,真摯動人。
|
首次參加臺北兒童藝術節的三十舞蹈劇場帶來《得意的一天》。(歸鴻亭攝影) |
自2010年臺北兒童藝術節與義大利拉斐爾藝術合作社共同製作的《拇指小英雄》,根據法國兒童文學之父夏爾‧貝洛的童話故事改編,當觀眾走進木屋裡,說故事姊姊以超現實的敘述,說出每個孩子都害怕被遺棄的恐懼。現場道具製造的音效聲響,加強了冒險情節的臨場感,專注於聽覺的故事劇場,讓孩子的視覺創意無所侷限,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英雄。
考量幼齡兒童對於劇場表演的觀看經驗及需求,則挑選了適合學齡前幼童觀賞的舞蹈表演《鏡子遊戲》,這齣由維也納叢林劇院為奧地利極具指標地位的青少年與兒童劇院,藉由鏡子的反射與折射,在劇場與孩子們玩著:「第一次看到自己在鏡子裡的時候?」的遊戲。從三條腿變成四條腿,到無限多條腿的成像變化,視覺觀感與自我認知的辨認,正帶領孩子們進入萬花筒般地創意世界。
另外一個適合大人小孩闔家觀賞的表演,則是由法國的肢體喜劇大將帕德里斯和自學鋼琴及作曲的喜劇才子菲利浦共同創作的《公雞喔喔喔》。甫從澳門藝術節結束演出的帕德里斯與菲利浦,在舞台上運用成熟的肢體表演,呈現沒有台詞的法式默劇演出,用神經緊張、焦慮扭曲的肢體語言,逗得觀眾哈哈大笑,也讓喜劇在開懷大笑的喧鬧中更有純粹深遠寓意。
|
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演出《2015新魔法五兄妹》。(歸鴻亭攝影) |
臺北兒童藝術節於2013年首度舉辦創新製作徵選,鼓勵國內兒童戲劇創作者突破傳統演出形式,為親子觀眾發展全新創作。入選第2屆創新製作徵選的優秀作品《深夜裡我們正要醒來》與《雪王子》,將在今夏首度登上舞臺。第一次創作兒童演出的再拒劇團,自物件劇場的概念出發,與資深偶戲演員薛美華合作,在排練期舉辦親子工作坊,運用生活中的物件,如鈑手、電表等,觀察小小觀眾的驚奇反應,創作統籌曾彥婷表示,在此次的演出中,將擷取工作坊所發展出來的片段,賦予這些物件生命,讓它們「在深夜中醒來」。長期深耕偶戲藝術的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則是改編了安徒生童話《冰雪女王》成為大型偶劇歌舞秀《雪王子》,青梅竹馬的友誼故事,大型動物戲偶及遍佈純白雪花的舞臺佈置,為夏日臺北帶來北歐雪國風景。
除了售票演出之外,今年臺北兒藝節策劃74場免費社區演出、7檔大型戶外演出,以及於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辦的裝置展覽及動畫影展,跨越年齡界線,適合親子共賞,闔家同樂。售票演出票券則將於6月13日中午12:00起,在兩廳院售票系統啟售,相關購票規定可至
臺北兒童藝術節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