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秀帶回旅美作品"心之所向" 讓觀眾看懂現代舞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5/8/13 下午 05:58:00 / 文化藝術
旅美舞蹈家林向秀闊別台灣舞團7年,這次2015台北藝術節帶回旅美期間所編創的作品《心之所向》,集結5支舞劇,包含《混東西二部曲》、《碎玻璃》、《致命的探戈》、《和弦》、《摩爾人的帕凡舞》。
|
旅美舞蹈家林向秀帶回旅美期間所編創的作品《心之所向》。(歸鴻亭攝影) |
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表示,家林向秀近年暫居美國編舞、表演,2009年起擔任美國sjDANCEco舞團的駐團編舞家與舞者。曾兩度獲美國鄧肯舞蹈獎入圍肯定殊榮的她,邀請同為sjDANCEco與紐約荷西‧李蒙舞團的首席男舞者Raphaël Boumaïla,及3位舞齡20年以上的資深美國舞者來臺,並徵選22位臺灣專業舞者及素人表演者,一同演出受美國觀眾喜愛肯定的入圍舞作。
2005年《混東西》以東西方的文化為題,成為林向秀編創的經典作品,2015年《混東西二部曲》加入更多東西方文化的元素,以幽默的手法,思索兩者的差異。旅居美國多年、長期與外國人工作的林向秀,有感於美國對於東方文化的推崇,她不斷思考,究竟自己文化的「根」是什麼?東方文化的價值,究竟在哪?而如何在美國的創作環境裡,保有自己的文化與想法,再融入美國的文化之中,也是她持續在努力的事。舞作中,亦將再現「茶與咖啡」的經典片段,其中也穿插了彼此糾正語言發音的趣味橋段,呈現出東西交雜,弔詭衝突的文化抗爭。
|
《心之所向》5部曲之一的《致命的的探戈》,以夜間繁華的酒吧為背景,耳邊流露節奏輕快的音樂,男女舞者身體彼此的糾纏,以探戈的舞步來呈現4位男女之間的愛情糾葛。(歸鴻亭攝影) |
《碎玻璃》靈感來自九一一過後,林向秀看見美國年輕一代對於反恐、反戰議題的抗爭,在他們身上看見如同碎玻璃般,細微但不可輕忽的年輕力量,美國版本由十一名舞者跳出抗爭的精神。有感於太陽花革命中,年輕學子勇於挺身向前,抵抗政治強權的熱情與堅持,林向秀將《碎玻璃》帶回臺灣,並重新甄選了二十二名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的年輕舞者,這些舞者當中有六名是曾參與社會運動的素人表演者,以不同的身體能量,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生命力和爆發力,林向秀希望能夠攜手帶著年輕一代的力量,在躁動不安的社會中找到前進的方向,並看見年輕人用著自己的力量,證明自己,也向上一個世代宣告,年輕世代即將成為一股嶄新,並足以改變社會的力量。
|
《摩爾人的帕凡舞》改編自莎士比亞悲劇《奧賽羅》,四名舞者分別飾演摩爾將軍、旗官伊阿古與他們的妻子,四人身穿宮廷禮服,圍繞著一條白手帕起舞。(歸鴻亭攝影) |
關於人們對愛情的渴望,男女之間甜蜜又致命的關係。《和弦》以莎士比亞名著馴悍記為靈感編創,有愛情裡難以捉摸的浪漫與試煉,承載彼此重量時的美好及磨合拉鋸產生的瞬間,兩人之間的緊張關係,如同舞蹈版的《控制》(Gone Girl);《致命的探戈》以電影劇本改編,由林向秀合作多年的戰友Maria Basile所編創,場景以小酒館為背景,幾位男女聚在酒館內,隨著節奏輕快的音樂輪流跳著探戈。在舞蹈的過程中,可以看見男女交錯複雜的拉扯關係,隱藏在這支探戈之下的情感交鋒,如同愛情,既是甜蜜柔軟,尖銳起來卻又如此致命。
|
舞劇《碎玻璃》,探討美國青年反恐議抗爭的精神,呈現抵抗政治強權的堅定意象「玻璃似微小,結合起來卻有力量無窮」。(歸鴻亭攝影) |
美國現代舞宗師荷西‧李蒙經典名作《摩爾人的帕凡舞》由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奧賽羅》改編而成,李蒙把整部劇作濃縮成四個角色,四名舞者身著中世紀皇宮禮服,跳著優雅的宮廷舞蹈,藉由手帕的傳遞,展現出彼此間的信任、背叛。此作首演於1949年,歷經66年的淬鍊,堪稱為史上被翻跳最多次的美國現代舞蹈,多次巡演世界各地,由林向秀帶回此經典作品,並首度於臺灣演出,實屬難得。演出的版本為曾與荷西‧李蒙工作的sjDANCEco藝術總監Gary Masters(蓋瑞.麥斯特)負責舞作重建,將由獲鄧肯舞蹈獎2012-2013年「最佳舞作重建獎」的原班人馬同台演出。
林向秀舞團藝術總監林向秀說,很多人說看不懂現代舞,以為很有距離;但這次演出的舞碼都有很強的戲劇性,或是和生活經驗有關,值得細細品味。
《心之所向》將於8月14日至16日,在台北中山堂中正廳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