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國人海洋生態鯨豚知識 台博館將展示抹香鯨標本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5/8/15 下午 08:17:09 / 生態環保
一隻身長9.7公尺的抹香鯨(Physeter macrocephalus),去年5月擱淺在宜蘭縣南方澳的內埤海灘並死亡,經過成功大學鯨豚保育研究中心長達半年的整理,將這隻抹香鯨製作成骨骼標本,今日在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土銀展示館組裝上架,教育國人海洋生態與鯨豚知識的生命歷程。
|
成功大學鯨豚保育研究中心教授王建平(左)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管理組助理研究員林俊聰(右)共同組裝抹香鯨骨骼標本。(歸鴻亭攝影) |
成功大學鯨豚保育研究中心教授王建平表示,這隻抹香鯨要化身為骨骼標本,上百塊骨骼用鐵架組裝起來可真是一大挑戰,本來預計今天下午4點多可組裝完成,但一個環接出錯,就得拆下重裝。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管理組助理研究員林俊聰說,這隻抹香鯨擱淺在宜蘭縣南方澳的內埤海灘死亡,由於是宜蘭縣境歷年所見體型最大的鯨豚生物,曾引發不小轟動,不過這隻巨型海洋哺乳動物開始腐爛,且體型及重量過於龐大,相關單位採樣後即就地掩埋。因為抹香鯨是瀕臨絕種生物,也是現今地球上體型最大的掠食動物,極為珍貴,臺博館因而與宜蘭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共同合作,委託成大鯨豚保育研究中心將抹香鯨製作成骨骼標本,作為教育展示與學術研究之用。
|
王建平檢視上百個大大小小的骨骼。(歸鴻亭攝影) |
今年2月10日這隻被掩埋在沙灘底下的抹香鯨重新挖出並運送至成大,成大鯨豚保育研究中心再花費了6個月時間,進行剔除軟組織、浸泡去脂與骨骼漂白等工作;由於抹香鯨開挖後發現胸鰭及下顎不全,頭骨亦有斷裂情形,所以團隊還特別針對損傷部位進行修復,才完成標本取製。
抹香鯨是世界上最大的齒鯨,全世界各海域都可能有牠們的蹤跡,一般體長為10至20米,平均體長雌鯨10.6米,雄鯨14.5米,差異極大,主要在海底或附近區域覓食,以多種槍烏賊和深海魚為主要食物,也會捕食章魚、烏賊和底棲性的魟、鯊魚,以及多種硬骨魚類,不過佔食物的比例不高。
|
這隻抹香鯨即將要化身為骨骼標本,在台博館和民眾見面。(歸鴻亭攝影) |
王建平說,今日務必會完成標本組裝及懸掛,而明天恰巧是台博館本館建築落成百週年紀念,抹香鯨骨骼標本將正式對外展示,讓民眾近距離一睹這個海洋稀客的身體構造,並瞭解海洋哺乳動物的物種與生態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