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社區營造 推向青年村落文化行動發展藝文環境
新網記者許禕庭台北特稿
2015/9/14 下午 05:15:14 / 社區營造
「社區營造」走了20餘年,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建構社區生命共同體的概念,作為一類文化行政的新思維與政策」,但在資本全球化趨勢下,文化、社會及經濟等新問題不斷推陳出新,文化部為了鼓勵具有創新能量的青年,透過藝文實踐的過程,提升自我價值,並投入社區、村落、部落及資源弱勢地區之藝文環境發展,推出「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今年此計畫已邁向第2屆,今日於中正紀念堂舉辦說明會。
|
文化部推出「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今年已邁向第2屆。(歸鴻亭攝影) |
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司長陳冠甫認為,年輕人資源少,全球化競爭力大,運用網路媒介曝光效率大於官方,文化部提供勇於創新改變的青年實踐家資源,也提醒年輕人在計畫中不要只是強調其經濟性,而是能針對問題提出解決並加以實踐,「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鼓勵結合社會創新的概念,開發現有村落文化發展的新可能,將「改變」的接棒,傳給青年,透過實驗、行動、實踐與獨立自主等方式,讓青年運用公民行動力,共同合作串聯,來實現青年的自我價值,並創造村落藝文發展的新環境。
陳冠甫說明,「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競賽活動參賽資格為20至35歲的本國及外籍青年,不含大陸籍人士,依參賽者所提計畫書之工作項目及經費規模,核給之獎勵金額度為新台幣10至100萬不等實作獎勵金,今年活動有別於去年的類別機制競賽,競賽內容較重視於實踐計畫,以文化為主軸不同於去年限制的3大類別,也能以當代經濟反映為出發點做探討,並鼓勵去年參賽隊伍能報名參賽。
文化資源司邀請4位青年實務講者為「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做經驗分享,行政院青年顧問團顧問及「一間坪林」在地整合文創空間創辦人胡庭碩,從分享理念到實踐社會創新,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他,雖然要實踐目標比任何人都還要費力,卻仍拖著不便的身體走進農村,奮力改變台灣。
|
文化部文化資源司邀請4位青年實務講者為「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做經驗分享。(歸鴻亭攝影) |
「三峽共好希望工程整合平台計畫」及「小草書屋」創辦人林峻丞,在計畫中針對兒童、青年、老農、社區、藝文、環境等6大主題探討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並計畫串聯各地資源做有效分配與利用。如先前林峻丞帶領一群孩童將在地農物絲瓜做為菜瓜布,結合鶯歌在地特色陶瓷碗一同包裝銷售「一碗幸福」,收益及參與「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的資金投入建造「小草書屋」,以固定場所繼續提供補救教學、藝文課程、生活陪伴和職場訓練,協助弱勢學童找到未來的希望及價值。
花蓮「壽豐印象」創辦人盧紀燁成立「壽豐印象」平台,號召網友支持創新友善農法,增加小農收益,並以鷹驅鳥,改變過去用藥農法生產稻米,成功打造「鷹獵米」品牌,並鼓勵青農返鄉耕種,文化資源司科長楊淑華讚賞「在盧紀燁身上能看到年輕人的堅持,值得讚許」。
「B.O.P.F青年創新復甦產業城鄉接軌計畫」及雲山(YunShan)藝文咖啡茶館負責人巫清瑜在計畫中將部落元素帶到城市,使更多不同族群甚至不同國家的人,有機會接觸台灣的部落文化,如運用部落在地食材、故事講座、音樂表演、烘焙小教室、藝術小展覽等,讓雲山成為城市中的部落文化交流平台。巫清瑜表示,「現代人常常迷失自己,不清楚自己在這社會上扮演的角色是什麼?一次與父親的交談讓自己意識到家鄉所存在的問題,決定與父親一起接手自己的產業,並創造一條回鄉的路」,對於茶文化的發展延續性,胡庭碩也表達他的觀點「在台灣茶葉變成國際貿易的產物,缺少歷史性,若增加其歷史性,讓顧客了解其中文化內涵,對推廣台灣茶文化的發展也將能長久」。
|
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司長陳冠甫(中)歡迎有興趣的青年朋友踴躍參與「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歸鴻亭攝影) |
楊淑華表示,未來歷屆參賽紀錄將會在官網上發佈,也將計畫發行出版品供大眾一同體會新一代年青人的創新思考模式及創造出的社會價值」,後續文化部亦會提供相關專業諮詢及輔導資源,支持與陪伴青年實作過程。
文化部9月16日將在台中文創園區、20日在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及25日在國立台東史前博物館舉辦場說明會,現場亦將邀請其他有經驗的青年分享實務經驗,歡迎有興趣的青年朋友踴躍參與,即日起至10月15日止報名,更多相關訊息可至
「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活動官網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