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黃土水致敬 11前輩雕塑家作品中山堂室內戶外登場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5/9/17 下午 08:59:52 / 文化藝術
今年是台灣近代雕塑先驅黃土水120歲的誕辰,為緬懷這位早逝的天才雕塑家,中山堂特地以「向大師致敬」為名,邀集蒲添生、丘雲、陳夏雨、闕明德、陳庭詩、何明績、陳英傑、王水河、楊英風、李再鈐等台灣近代11位傑出雕塑家的116件作品,於中山堂光復廳及半圓形戶外廣場,舉辦大型雕塑展,以彰顯台灣近代雕塑藝術多樣且豐美的面貌。
|
台灣近代雕塑先驅黃土水120歲的誕辰,中山堂特地以「向大師致敬」為名,舉辦大型雕塑展,背景即為黃土水雕刻《水牛群像》。(歸鴻亭攝影) |
策展人蕭瓊瑞表示,黃土水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日本,為日本皇室委託雕刻作品,黃土水被稱作藝壇的麒麟兒,短短36年的藝術生涯中,黃土水雕刻出膾炙人口的作品,包括《甘露水》、《女孩胸像》、《釋迦像》、《結髮裸婦》等,甚至廣為人知的《水牛群像》,在2009年被國寶及重要古物審議委員會將它指定為國寶級文物,成為台灣第一件被指定為國寶的20世紀文物。
蕭瓊瑞說,黃土水於1922年寫下《出生於台灣》,對於台灣風景的觀察,捨棄對女子裸體的描寫,並開始製作一系列台灣鄉土的作品,「牧童」「農村」、「水牛」等,便成為他作品常見的主題,透過不斷地對自我省思,逐漸地發展出對台灣土地的認同。
|
《水牛群像》設置在中山堂中央樓梯間二樓轉三樓的壁面。(歸鴻亭攝影) |
因黃土水挾帶著第一位入選帝展的台灣藝術家的頭銜,更讓學者在台灣美術史上,以「近代第一位雕刻家」來稱呼他,《水牛群像》所象徵的「自然」與「天真無邪」,都被認為是具有台灣意識,鄉土寫實的創作,這件作品目前在中山堂。中山堂前身即台北公會堂,其所在位置也正是黃土水逝世後,舉辦遺作展的「舊廳舍」故址;改建公會堂之後,黃土水遺孀即將其最後遺作,原名《南國》的《水牛群像》捐贈給公會堂,設置在中央樓梯間二樓轉三樓的壁面,這件5條水牛、3個牧童及幾株芭蕉樹的大型薄浮雕作品,表現了最少6個以上的複雜實體空間,在靜態的田園牧歌中,充滿著看不見的律動之美。
另外包括有陳夏雨的裸女,強調360度環場造型的完美,胴體的起伏,加上姿態形成的造型變化,是一種空間流動與視覺流連的共鳴,其中《梳頭》是陳夏雨早期裸女創作的顛峰之作。陳澄波女婿蒲添生對各式名人肖像的雕塑,質量均豐,穩坐近代台灣肖像雕塑的第一把交椅,這次在廣場上還同時展出巍昂的《吳鳳騎馬銅像》、沉思的《詩人》魯迅及遺作紀念捨身救童的《林靖娟老師》作品。
|
「向大師致敬」策展人蕭瓊瑞介紹此展欠黃水土一件《甘露水》,一定能等到該件,前方為另一件《釋迦像》,他認為此兩件與《水牛群像》是黃水土最重要作品。(歸鴻亭攝影) |
還有廣場中央楊英風大紅色的《鳳凰來儀》原作高達700公分的巨大雕塑,完全以紙雕的手法塑成,將笨重的鋼材,轉化為一種輕靈飛揚的意象。
台北市文化局在中山堂旁設立臨時郵局,販售台灣雕塑水牛郵戳與郵票,並有圖書、馬克杯、明信片扇子、筆記本及帆布袋等週邊商品,配合「台灣前輩雕塑11家大展」展期至11月22日,戶外作品則到明年1月31日,歡迎民眾前往中山堂一睹大師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