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逝世400年紀念活動 台灣搶先舉辦特展
新網記者鄒孟芸台北特稿
2015/9/22 下午 06:02:01 / 文化藝術
莎士比亞在華人社會常被尊稱為莎翁,是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西方文藝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也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尤其崇尚高尚情操的他,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馬克白》,此四部作品,更被譽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其中,「To be or not to be , That is the question!」是戲劇《哈姆雷特》中的經典獨白,為戲劇史上廣為流傳的台詞之一,也是許多現代演員惡夢般的表演難點。
|
英國在台辦事處代表胡定克表示,莎士比亞在華人社會常被尊稱為莎翁,是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西方文藝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也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鄒孟芸攝影) |
國立台灣文學館透過英國文化協會的引薦與促成,將在台灣首次完整呈現莎士比亞的文學主題,內容介紹莎翁一生的文學、戲劇創作。文化部政務次長邱于芸說,莎士比亞的作品雋永且傳世,逝世400多年後的今天,朝聖的民眾仍然不曾間斷且研討的學者也從未減少,即可發現這名人物,其實不必多作介紹,從諸多小地方就能發現,他普世的作品對後人深具影響力。她也說,文化是每個國家競爭的軟實力,期許台灣繼續努力,透過豐富的情感交流在國際上展現出台灣的文化勢力,進而,塑造台灣學者展現學術研究與作品的平台。
|
文化部政務次長邱于芸說,莎士比亞的作品雋永且傳世,逝世400多年後的今天,朝聖的民眾仍然不曾間斷且研討的學者也從未減少,即可發現這名人物,其實不必多作介紹,從諸多小地方就能發現,他普世的作品對後人深具影響力。(鄒孟芸攝影) |
在展場中,融入大量英國都鐸時期元素,打造莎士比亞生活與創作的時代風格,藉由故居借出珍貴之歷史文物與圖像,呈現莎士比亞的時代、戲劇、十四行詩創作。國立台灣文學館副館長蕭淑貞指出,特展所要呈現的,正是這位世界級的劇作家在台灣的接受、吸收與影響。「莎士比亞在台灣」這樣的主題,藉由國立台灣文學館與英國文化協會的合作,就象徵著兩個文化的交融與重新創作,也希望藉由這個舞台,讓台灣與英國的文化藝術交流更為密切、深入。
|
國立台灣文學館副館長蕭淑貞指出,「莎士比亞在台灣」這樣的主題,藉由國立台灣文學館與英國文化協會的合作,就象徵著兩個文化的交融與重新創作,也希望藉由這個舞台,讓台灣與英國的文化藝術交流更為密切、深入。(歸鴻亭攝影) |
本次展出之文物,來源包含英國莎士比亞故居、台灣十多個表演劇團、奇美博物館與各私人蒐藏家。蕭淑貞也說,2016年為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在全球紀念性活動推出之前,台灣搶先舉辦了此次「世界一舞台:莎士比亞在台灣特展」。英國文化協會特別選擇了12樣作品在本館展出,包含莎士比亞與他的年代、作品之特色與其影響,都將成為特展中的一部分,另外,舉辦方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到莎翁這名傳世稀寶,除了展覽外,也策劃了學術講座讓民眾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