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70週年談被邊緣化的歷史記憶
管中閔:閱兵是最愚蠢行為 龍應台:兩岸一起寫抗戰史
新網記者許禕庭台北特稿
2015/10/4 下午 09:15:09 / 經史子集
睽違3年,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重新啟動,思沙龍「大時代」系列,沿著歷史軌跡,思索未來。
|
思沙龍以「七十年後看抗戰—經濟學家的私藏研究」為題,龍應台主持,管中閔為主講人,找回在時間與政治洪流中被邊緣化的歷史記憶。(許禕庭攝影) |
今年是抗戰勝利70週年,在民國1937至1945年間是中華民國與日本帝國的8年抗戰,曾經有那麼一群年輕人,每一次起飛都可能永別,每一次落地都必須感謝上蒼。他們戰鬥在雲霄,勝敗一瞬間,他們必須無所畏懼,但也無所遁逃。他們是螺旋槳時代的最後一批戰鬥機飛行員,電影《冲天》以當年戰爭為背景,呈現這群年輕人的愛戀、榮耀與存亡,70年後看抗戰,接收到的是在時間與政治洪流中被邊緣化的歷史記憶。今日思沙龍以「70年後看抗戰—經濟學家的私藏研究」為題,請管中閔主講,兩人在會中共同呼籲,中國應與台灣一起寫抗戰史。
|
管中閔認為70年後要記得低頭默禱,不是耀武揚威,所以覺得閱兵是最愚蠢的行為。(歸鴻亭攝影) |
紀錄片《冲天》敘述抗戰時期空軍的故事,以人為本,反思戰爭。當時戰爭犧牲的空軍飛行員平均年齡23歲,今天多數人大概很難理解,這些年輕人是懷著什麼樣的愛國心情,才能夠如此坦然的視死如歸?管中閔說,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時,他父親人在重慶,聽到消息時只想著「我要回家」。他指出,每個人的歷史記憶與認同雖不同,但不管是哪種,人的記憶都該超越這之上,「只要回到人的本質,就會知道歷史該怎麼記載,透過對人的描述,歷史會更清晰。」
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中國和日本反映各不同,如中國醜化國民黨在抗日的歷史,日本對於慰安婦一直避重就輕沒有對受害的國家道歉,台灣則是忽略了抗日發生過的大小戰役背後的真相。面對各國不敢面對的歷史,管中閔認為「不敢面對歷史就表示沒有自信。」龍應台向中國喊話,「你們已發起中日韓共同書寫教科書,為何不跟我們一起寫抗戰史?」
|
管中閔表示,現代人對抗戰記憶簡單、零碎而模糊,甚至忘了為何而戰。(歸鴻亭攝影) |
針對大家不想面對的歷史真相,對多數人而言,抗戰是極為遙遠的過去,勉強記得的可能只是課本上的幾行記載,管中閔表示,現代人對抗戰記憶簡單、零碎而模糊,甚至忘了為何而戰;當年10幾歲的士兵,現在已是80、90歲老兵,如果沒人願意站出來講,抗戰歷史就會被遺忘,且不是只有老兵能說,大家都能講。
龍應台也分享有一年去廣州,想找在1949年大批的國軍從廣州撤退的時候是從哪一個港口上船的,詢問當地的年長者,都問不出答案,打電話到台灣的國防部行政單位詢問也回答不清楚,她也提到我們容易因政治立場的改變,或輕忽而選擇「遺忘」,這是需要去抵抗的。
|
龍應台向中國喊話,「你們已發起中日韓共同書寫教科書,為何不跟我們一起寫抗戰史?」(歸鴻亭攝影) |
管中閔則認為,如今萬千人不僅忘掉那些犧牲的人們,也幾乎刻意忘掉那些戰爭,這是最令人感傷的,70年後要記得低頭默禱,不是耀武揚威,所以覺得閱兵是最愚蠢的行為。
龍應台強調,過了70年我們還是無法面對真實歷史,而台灣人最明顯的深淵,是國軍史,不要認為以前的事與我無關,一整代人的付出與犧牲,將被抹煞,台灣人如果對自己的文化自豪,就不應該容許這樣事情發生,很多事情核心人道精神、人文精神,如果不生根,可能都沒有資格說自己是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