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台灣學生國際觀薄弱 7成答不出邦交國正確數字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5/10/6 下午 08:20:00 / 經史子集

 金車教育基金會6月中針對台灣國高中及大專院校學生進行調查,一共收回2,299分有效問卷,今日公布調查顯示,學生對國際事務的來源以網路資訊和新聞評論最多,僅35.3%學生正確答出台灣邦交國數量,比起近日受關注國際難民議題,學生對氣候變遷或生態保育更有感。

育基金會6月中針對台灣國高中及大專院校學生進行調查,7成答不出邦交國正確數字。(歸鴻亭攝影)
 金車教育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表示,今日發表針對國、高中及大專院校學生所做的「國際觀調查」,結果顯示台灣青年最關注的國際議題是「氣候變遷」(63.6%),其次是「生態保育」(44.9%)、人權議題(36.9%)。值得留意的是,學子認為對台灣最友善的國家是日本(64%)且連4年蟬連第一,其次則是美國(46%),接著才是非洲與中南美各邦交國,但有65%學生並不曉得台灣有幾個邦交國。

金車教育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說明「國際觀調查」調查內容。(歸鴻亭攝影)
 曾清芸說,,台灣屬於海島國家,地震、颱風頻繁,全球氣候變遷的感受最直接;但對於其他國際重大議題,則顯的較冷漠。

 東吳大學教授劉必榮指出,台灣年輕人缺乏國際觀是持續已久的問題,產官學都呼籲要加強但成效有限,台灣媒體常犯的錯是把「外交新聞」當「國際新聞」,只著重與台灣有關的互動,但對他國的史地及所面臨的問題等,都缺乏設身處地的瞭解。媒體的國際新聞比例少,學校和媒體都應負起相關教育責任。

東吳大學教授劉必榮認為台灣年輕人缺乏國際觀是持續已久的問題。(歸鴻亭攝影)
 劉必榮指出,國際觀無法擴大是社會缺少整體氛圍,不只年輕學子,也有竹科工程師向他坦言,面對外國客人時常常沒話聊。台灣社會較熟悉日本、美國,對東南亞國家的了解則太過欠缺,然而現在10個孩子中可能就有3個是新住民之子,加上東南亞國家正在崛起,這將是台灣未來發展的機會。

 台大土木系學生柯怡安表示,她對國際事務的了解,臉書是主要來源;銘傳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學生張思涵則認為,美國高中課程更常與學生談論國際歷史事務。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經史子集
專題:歸鴻亭 日期:2015/10/6 下午 08:20:00
關鍵字:國際觀,金車,曾清芸,劉必榮,媒體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