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立因看"四海兄弟"電影立志當排笛演奏家
新網記者麻念台/杜宥彤台北特稿
2011/2/15 下午 11:10:54 / 文化藝術
「當我第一次在《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裡聽到Gheorghe Zamfir演奏排笛,把心懾住了,就決定要當一個排笛演奏家。」張中立說得神采飛揚。
|
排笛演奏家張中立接受"鳳凰網"獨家專訪,吹奏"四海兄弟"中排笛樂曲主題。(歸鴻亭攝影) |
今日下午在臺灣國家國樂團(NCO)的「流轉的記憶‧百年風華」綵排記者會,排笛演奏家張中立立即即興吹奏《四海兄弟》裡Ennio Morricone創作的排笛作品主題。
張中立表示,從小學樂器是從中國竹笛開始學起,因為那部電影愛上了排笛,當時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樂器,直到當兵退伍才在歐洲找到這種樂器,真正瞭解它是在網路上找資料知曉的,才知道這種樂器在歐洲其實很流行,尤其在羅馬尼亞。
他說,從歐洲慢慢接觸這方面的資訊,花很多時間學習,也在歐洲取經學習,喜歡的是排笛演奏出來的聲音充滿空靈優美,能表現的範圍也很廣,排笛樂音穿梭在快速音群難度很高,因此為了排笛放棄了許多中國的樂器,努力學習這種不容易吹奏的排笛。
不過,這種樂器到底並不是在傳統古典音樂中常用的種類,因此專為它創作的作品並不多,近代的排笛音樂大都是流行或跨界的範疇,很高興國家國樂團指揮蘇文慶為他量身打造《竹笛飛歌》,它是亞洲第一首排笛與國樂團協奏曲,分為三個樂章,一是搖籃曲,二是排笛獨奏,三是快板。
|
臺灣國家國樂團指揮蘇文慶與張中立綵排"竹笛飛歌"。(歸鴻亭攝影) |
除張中立要演奏的《竹笛飛歌》,還有楊佩宜示範二胡協奏曲《茉莉花》,葉綠娜彈奏劉至軒重新編曲的《小提琴協奏曲為鋼琴與弦樂隊》片段?另外,為了向國家獻上真摯祝福,將世界首演盧亮輝譜寫的《生日慶典》,作品包含四大元素:《國歌》、《國旗歌》、《生日快樂歌》、《龍的傳人》。
還有王明星作品《台灣音畫素描》,呈現台灣土地的居民生活樣貌,三個樂章包括原住民、客家人與福佬族群,其中還融入北管及歌仔戲元素,而民謠《茉莉花》被歌劇《杜蘭朵公主》引用,大家耳熟能詳,這次帶來世界首演的是朱雲嵩改編的二胡協奏曲版本。《宮燈舞》早期都是齊奏,古箏版是後期才有的,音樂會將演出吳宗憲編的版本。
《流轉的記憶‧百年風華》音樂會將於2月11日晚間七點半演出,地點國家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