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春鬥"遊戲場" 4位型男編舞家首次同台競豔
新網記者高珮詠台北特稿
2011/3/6 下午 10:36:31 / 文化藝術
四位編舞家,4種創新玩法,布拉瑞揚、鄭宗龍、孫尚綺、黃翊首次同台飆技,3月23日至5月7日雲門舞集2春鬥2011《遊戲場》於台北、台中、高雄演出9場。
 |
雲門春鬥孫尚綺"屬輩"綵排一幕。(高珮詠攝影) |
編舞家林懷民表示,現在台灣之光中,不論是運動或其他領域,舞蹈家都是重要的一環,布拉瑞揚、鄭宗龍、孫尚綺、黃翊都是台灣之光中在舞蹈界優秀的新種子,應該多給他們機會發光發熱,讓藝術更為蓬勃發展。
林懷民說,4位春鬥新興編舞家在國際大放異彩,布拉已經2度受邀飛往紐約,為瑪莎.葛蘭姆舞團編舞;鄭宗龍則在「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跨年慶典」中擔任執行導演;黃翊更入選美國舞蹈雜誌2011年「25位最受矚目舞蹈工作者」;除了前3位台灣觀眾熟悉的年輕編舞家之外,他特別邀請近年崛起在歐洲舞壇,獲得德國斯圖加特國際獨舞藝術節編舞金獎、正受邀為法國VIA國際藝術節編創新作的超新星孫尚綺,加入春鬥的行列。
今年春鬥《遊戲場》,布拉瑞揚以《出遊》使春鬥舞台變身成為「夢」的遊戲場;鄭宗龍《牆》,打造比極限運動更佳的遊戲場;孫尚綺的《屬輩》,則宛如置身在動物園的遊戲場;黃翊《機械提琴-交響樂計畫之一》,更是加入體溫科技的遊戲場。
布拉瑞揚提及,《出遊》是2000年為雲門2編的第一支作品,在2000年雲門2創團時首演。在11年後的今天,布拉瑞揚與雲門2重新編排《出遊》,準備過程創造力驚人,編舞家和舞者歷經10多年來的沉澱與洗練,讓作品更有爆發性的關鍵,產生多面向多元的表現。
 |
自左至右為雲門春鬥"遊戲場"裡的編舞家布拉瑞揚、孫尚綺與鄭宗龍。(高珮詠攝影) |
鄭宗龍說明,《牆》是在2009年由雲門2首演,對於一個創作者來說,是可以花一輩子的光陰去「捏塑」的一齣作品,在排練的過程中,讓經驗慢慢累積,自立更生,身具編舞家與執行導演,親自率領舞團合作,在每個環節,不管是服裝、劇場等方面,都必須藉由溝通捍衛自己的想法,是很值得挑戰的過程。
曾經是雲門2團的舞者孫尚綺,選擇在2001年前往歐洲發展。歷經德國莎夏.瓦茲現代舞團、紐倫堡現代舞團、義大利杜林現代芭蕾舞團歐洲舞團的簽約及客席舞者。2007年,孫尚綺前往柏林,開始編舞創作。
孫尚綺強調,《屬輩》是展現身體與精神融合的舞作,在對外來文化包容力相當的柏林,給了孫尚綺創作養分的實驗空間。他的創作結合了舞蹈、影像、音樂、劇場和文學各方面,讓舞作創造出新的風貌。
替雲門2編創的新作《屬輩》,孫尚綺創作靈感來自他搭乘地鐵時,見到一位患有精神病的女士,身體不斷地扭曲、彈跳顫抖,口中喃喃自語,是讓他受到震撼而演繹的舞作。
正在金門前線當兵的黃翊,今年初獲選美國舞蹈雜誌2011年「25位最受矚目舞蹈工作者」,舞作「SPIN」更入圍台新藝術獎。在春鬥發表的《機械提琴》,由4位舞者和身上二百多個零件的4把機械提琴共舞。黃翊特別請來法籍越裔作曲家孫仕安、流行音樂創作歌手張懸,將指揮家的肢體運用科技感應裝置,創造出不同的觀舞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