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絃樂團演出巴洛克音樂 大鍵琴低音古大提琴上場
新網記者周芷萱台北特稿
2011/3/28 下午 11:39:00 / 文化藝術
聽慣所謂一般稱呼的的古典音樂,機本上都是從18世紀之後的歐洲音樂為主,其實更早的巴洛克時期,才是西方音樂史上第一個百花齊放的年代。
|
台灣絃樂團演奏巴洛克時期音樂作品。(歸鴻亭攝影) |
台灣絃樂團身為台灣少數純絃樂的專業樂團,對於絃樂音樂黃金年代巴洛克時期,有著深厚的情感與使命。巴洛克是西方音樂史上第一個百花齊放、繽紛落英的年代,特別是絃樂的黃金年代,這次台灣絃樂團將巴洛克音樂的原貌介紹給台灣聽眾,製作的「繁花似錦的巴洛克音樂花園」音樂會,將於4月3日於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5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韋瓦第、柯瑞里、泰勒曼與韓德爾等德、義巴洛克作曲家經典曲目。
該樂團團長鄭斯鈞表示,由整個西洋音樂史來看,巴洛克時期是最輝煌的年代,無論就作品的質和量,重要作曲家數目皆居各時期之首,而且大部分今天我們使用的樂器及其技巧大致也是在巴洛克成熟,所謂奏鳴曲及協奏曲等曲式以及歌劇等我們所熟知的音樂的形式也都是出現在此時期。
鄭斯鈞說,在他讀文化音樂系那個年代,台灣的樂壇正在發展中,許多從股典到浪漫時期的作品都是首演,而現在的音樂界則是繁花似錦,今年演出曲目是巴洛克時期法國作品,包括作曲家馬林‧瑪黑為小提琴、古大提琴與數字低音所寫的《巴黎山上聖日內瓦教堂的鐘聲》要以古樂風格把真正的巴洛克原音呈現給愛樂者,是很新的嘗試。
|
台灣絃樂團小提琴首席譚正說明巴洛克音樂特色。(歸鴻亭攝影) |
台灣絃樂團首席小提琴譚正表示,巴洛克音樂是對比的,炫耀的、激情的、幻想的特色,當時的創作用到目前比較少見的大鍵琴,為了配合大鍵琴,所有的樂器幾乎都得低八度音來演奏。
大鍵琴演奏家蔡佳璇則指出,大鍵琴演奏家蔡佳璇則指出,大鍵琴在十七和十八世紀的各種音樂中佔有顯著的地位,在每種大合奏中都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讓演奏時的聲音豐富多變。
這場音樂會將演奏巴洛克時期重要音樂家作品,除《巴黎山上聖日內瓦教堂的鐘聲》外,還有泰勒曼《為二把中提琴協奏曲》、柯瑞里《D大調協奏曲》、韋瓦第《大提琴與弦樂協奏曲》與韓德爾《D大調協奏曲》。
除了演奏上的堅持,台灣絃樂團也致力發展台灣絃樂團音樂教育,傳統室內樂演出,嘗試與戲劇結合,製作《飛行狗的任務》兒童音樂劇,也引進歐洲「幽默音樂會」演出形式,製作《嘻音哈樂》音樂玩笑系列音樂會。2008年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表演藝術 追求卓越」專案補助製作《魔幻史詩音樂劇場-消失的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