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注意隱形殺手 腎癌與腸胃​道間質瘤盛行率攀升


新網記者杜宥彤台北特稿
2011/4/26 下午 09:21:07 / 健檢抗老

 台灣癌症基金會提醒,腎癌與腸胃道間質瘤共通點早期多無症狀,晚期發現存活率低,用標靶藥物治療效果較好。下午記者會上邀請兩位病友與醫師現身說法,並公佈「攜手相伴微笑明天」影片精華片段,分享疾病照護及治療資訊。

腎細胞癌的病患翁先生大小兒子的畫作。(杜宥彤攝影)
 台北榮總泌尿外科醫師張延驊說明,腎細胞癌盛行率以每年2%速度攀升,30%的病患一診斷出來就是轉移性的;好發於40至70歲。2008年男、女發生率為2.1比1,且有年輕化的趨勢。50%早期症狀不明顯,出現典型症狀:腰痛、血尿、腹部腫塊已是晚期,因腎血流豐富,常轉移至其他部位。

 他提醒,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抽煙是腎細胞癌好發成因。腎細胞癌治療先以手術為主,目前光靠口服標靶藥物存活率已達2年以上,標靶藥物有健保補助比英國進步。

 張延驊發表轉移性腎細胞癌的個案,病患翁先生就醫時已痛到不能躺平、尿解不出來,先後被誤診為頸椎壓迫、惡性脊索瘤,做腹部超音波才知罹患腎癌第四期且已轉移至骨頭和肺。他接受多重標把藥物近2年,腎臟腫瘤縮小至可開刀的情形,肺轉移腫瘤也微小幾乎不見,骨頭轉移控制良好,藥物持續會有抗藥性,下月將進行腎臟腫瘤切除。

 翁先生說,疼痛開始時誤會為腰閃到,無法躺或坐,跪著比較不痛,拖三個月才去醫院,「一心只想不痛,其他都可以」,用藥後2個星期疼痛緩解,現在可以跑步。

 他表示,對小孩採取軍事化教育,病後才發覺扼殺小孩的創意,應該用鼓勵代替責罵,他帶來兩個孩子幫他畫的畫。引用張延驊的話,「你活過今天就好了」呼籲病友凡事往正面想。

 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醫師林增熙介紹,腸胃道間質瘤(GIST)沒有分期標準,好發年齡50歲以上,每年新診斷出來人數約300人,腫瘤大到一定程度才出現胃腸出血、腹脹痛、吞嚥不順等,多為晚期發現。原發性GIST術後5年復發率為5成。

"攜手相伴微笑明天"儀式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與個案。(杜宥彤攝影)
 他提出GIST個案,病患謝先生因腹脹痛就醫,發現時腫瘤已破裂,緊急開刀接受標把藥物輔助性治療,半年後腫瘤復發,加重藥劑量也無效,用二線多重標靶治療後,瘤幾乎完全消失。

 謝先生說,疼痛時以為是胃潰瘍不以為意,到腹脹不消才驚覺不對,原本想選里長,手術後在病房躺了一個月,沮喪不已,感謝家人不離不棄。呼籲病友積極配合醫師指示,積極樂觀。

 台中榮總泌尿外科醫師歐宴泉提出腎臟癌個案,病患陳先生完全沒有感到不舒服,是女兒請他做健檢才意外得知得到腎臟癌,民國90年切除腎臟腫瘤。民國98年因手麻就醫發現癌細胞已轉移至頸椎,經過手術、持續追蹤、標靶藥物治療目前生活如常,定期健檢很重要。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據97年數據每6.5分鐘一人罹癌,癌友治療成功後也需要關懷,腎癌及腸胃道間質瘤較罕見,諮詢管道較少,透過「攜手相伴微笑明天」影片中4位病友分享,可以更對其理解。

 他建議,癌友學習氣功、打坐,接觸舞蹈、音樂,保持樂觀,積極治療。國人勿因忙碌而忽略身體的警訊,定期健檢。
頻道:養生健康 分類:健檢抗老
專題:杜宥彤 日期:2011/4/26 下午 09:21:07
關鍵字: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杜宥彤報導
杜宥彤報導列表
50年代黑貓歌女 "白香蘭"傳奇流​芳
文化藝術 2011/8/5 下午 11:55:00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2024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鍾經新續任理事長
文化藝術 2024/11/17 下午 07:55:52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