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轉移機制非隨機發生 台大國際團隊登"自然"期刊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5/11/11 下午 03:15:03 / 科技新知
癌症轉移是導致癌症病患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癌症轉移的研究一直是科學家探索的重要問題之一。台灣大學參與的跨國研究團隊,歷經近3年努力,發現腫瘤細胞在轉移前會大量分泌可進入血液循環的奈米級「胞外泌體」(exosomes),證明癌轉移非隨機隨地發生,而是可被預先決定,研究成果登上今年10月28日國際期刊《自然》(Nature)。
|
台大植物病理與微生物系副教授沈湯龍參與美國康乃爾醫學院國際研究團隊,發現癌症轉移的分子機制。(歸鴻亭攝影) |
台大植微系副教授兼生技中心副研究員沈湯龍參與美國康乃爾醫學院實驗室所主導的國際研究,發現腫瘤細胞分泌到細胞外可進入血液循環的胞外泌質體 上可表現差異性的integrin受體蛋白 (如α6β4 vs. aαvβ5 integrins),展現出對不同器官組織專一性的親和力,因此提供了癌細胞轉移前的組織器官趨性 (肺臟 vs 肝臟)。
沈湯龍表示,由於腫瘤細胞所分泌的exosomes在進入具親和性的組織後,可被組織內的細胞所吸收,將癌症exosomes內的功能性生物分子轉移至該組織細胞內,進而形成轉移前微環境(pre-metastatic niche),呼應一世紀前英國外科醫生Stephen Paget於1889年所提出的癌症轉移「種子與土壤」(Seed and Soil)理論,即癌轉移非隨機發生,而是可被預先決定。
研究顯示,exosomes上表現的integrins受體蛋白就如同包裹信件上的郵遞區號,可精確地將癌細胞分泌的功能性分子傳遞至特定的遠端,先行形成適合癌細胞轉移的微環境即癌細胞(Seed)可轉移的(Soil)。
|
美國研究團隊透過視訊連線說明這一研究的重要意義在於提供一種新的方法來鑑定哪些癌症病患有可能發生癌轉移。(歸鴻亭攝影) |
這項研究成果進一步提供了癌症轉移組織器官趨性理論的分子機制。分離及測量臨床病患血液的exosomes的確有潛能可以應用於癌症轉移的早期預測,甚至可以針對這些位於癌症 exosomes郵遞區號的integrins蛋白發展抑制癌症轉移的抗癌藥物,提供更早的癌症轉移的預防。
這項成果共有美國、台灣、西班牙、葡萄牙、德國、挪威和日本等國共12個研究單位共同合作發表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