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魚眼看隱形術 解開烏賊保護色之謎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1/5/24 下午 10:47:00 / 生態環保
台灣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焦傳金首度以非人類、模擬魚類視覺系統進行研究,這個首度以模擬魚類視覺系統進行的研究成果,已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
烏賊會展現出不同的體色隱身。(歸鴻亭攝影) |
焦傳金首度以非人類、模擬魚類視覺系統進行研究後發現,在可見光範圍內,烏賊的皮膚與自然背景有相似的反射光譜,能讓烏賊經由改變體色達到偽裝效果。
他說,經過數年的研究,發現烏賊是經由神經系統控制,分析環境中的亮度、對比、物體的大小等視覺訊息,以及調控皮膚色素細胞的分布,讓自己在短時間內迅速改變體色,達到偽裝的目的;烏賊藉由這些視覺的訊號送到大腦,大腦經過處理,會控制牠全身上下數百萬個色素細胞,這些神經的控制可以讓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決定要在哪些區域釋出這些色素細胞,所以會展現出不同的體色、體態,視當時環境偽裝成均勻型、斑駁型和破碎型等三種隱身術。
|
台灣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焦傳金研究烏賊保護色之謎。(歸鴻亭攝影) |
焦傳金表示,烏賊是色盲的無脊椎動物,卻能在極短時間內改變體色,和周遭五彩繽紛的環境融合,讓有豐富色彩視覺的魚類無法看到,這一直是生物學上的一道難題,他跳脫人類的視覺觀點,以魚類的兩色視覺或三色視覺的眼睛進行觀察,透過高光譜影像拍攝系統,連續拍攝出高解析度的烏賊偽裝體色及體態影像,顯示烏賊皮膚有上百萬個色素細胞,當它透過眼睛看到外面世界的大小、形狀、對比及亮度時,就會利用肌肉的收縮與放鬆,調控色素細胞的明亮度,進而和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完成偽裝。
這項研究是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支持,台灣研究團隊與美國麻州木洞海洋生物實驗室、紐約州西點軍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