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歌樂留聲跡" 百年蠟筒錄音機現錄現放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1/5/31 下午 10:39:36 / 民俗古蹟
「寶島歌樂留聲跡-2011臺灣傳統音樂研究回顧展」今日在國家圖書館展出,留聲機收藏家林本博提供多台收藏,並現場操作百年蠟筒錄音機。
|
古董留聲機收藏家開南商工校長林本博以雕花留聲機播放96年前出版的黑膠唱片。(歸鴻亭攝影) |
前身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民族音樂研究所的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臺灣音樂中心,今日舉辦「寶島歌樂留聲跡-2011臺灣傳統音樂研究回顧展」開幕式,由98歲的國寶級說唱家楊秀卿手持月琴彈唱即興演唱拉開活動序幕。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主任柯基良表示,在這二十餘年裡,看著這個國內唯一專責臺灣音樂的機構走過既漫長且艱難的歲月,從許常惠對於臺灣傳統音樂的提倡,直到他過世才稍被重視,而因應明年文化部成立後,將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下設臺灣音樂館,未來音樂館將設於臺北士林臺灣戲劇中心內,提供學術研究之用。
柯基良說,臺灣音樂的珍貴,自日治時期便獲得重視,留下大量的研究資料,經過日人黑澤隆朝與許常惠、史惟亮、呂炳川等音樂學者豐富採集與後人的接續努力,臺灣音樂中心儘管經費與編制都極有限,除持續努力搶救迅速流失的音樂文化資產之外,也將關懷領域擴展至全面的臺灣音樂,以延續屬於臺灣的音樂命脈。
|
林本博請98歲的國寶級說唱家楊秀卿即興演唱並以蠟筒錄音機收錄聲音播放。(歸鴻亭攝影) |
臺灣音樂中心主任蘇桂枝則表示,此次「臺灣傳統音樂研究回顧展」是在回傳近二十年來臺灣傳統音樂研究史上,不論是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民族音樂研究所及臺灣音樂中心,所進行為數不少的保存、研究及採集計畫案。對於以往較不受重視的傳統音樂、民間音樂而言,臺灣音樂中心可說是最重要的守護及推動的力量之一,本次展覽將歷年來之相關傳習計畫、保存計畫、研習計畫、調查計畫與研究計畫等作一展示,並梳理其成果,展示20年來傳藝體系在傳統音樂上的努力,同時也將突顯臺灣音樂中心在今後扮演的重要角色。
今天在國圖現場,也特別由古董留聲機收藏家開南商工校長林本博提供民國早期的留聲機、鋼絲錄音機、黑膠唱盤式錄音機及最早的蠟筒式錄音機展覽,他並實際操作日治時期的雕花留聲機,播放他還秀出播放錄有日人本檻太郎1914年帶領台歌手赴東京錄製的「客家專輯」黑膠唱片,堪稱台灣最早的聲音。
|
楊秀卿彈著月琴唱起百年前古調。(歸鴻亭攝影) |
然後收集留聲機長達30年的林本博並取出包含有百年歷史的蠟筒錄音機,配上90年前的蠟筒,他並解釋原本發明錄製聲音的愛迪生當年是使用錫箔來錄製,但效果極差,最後來改用蠟筒,成為人類最早形式的唱片,不過1個蠟筒的蠟管只能錄2分鐘,重複播放5、6次,表面痕跡就會損毀,且無法複製及大量生產,所以那個年代每賣出1張唱片,歌手就要唱1次。
林本博並以留聲機現場記錄楊秀卿即興說唱,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亦即興唱了一句「思想起」,柯基良也說了一句「傳統音樂就是過去的流行歌曲,希望大家會喜歡」,臺灣音樂中心主任蘇桂枝則也小唱「陳三五娘」的一段,最後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顏綠芬說了一段懷念許常惠的感人講話,林本博立即以手搖方式播放,雖然聲音粗糙但真的是原音立即重現。
「寶島歌樂留聲跡」台灣傳統音樂研究回顧展今日起至6月30日在國家圖書館展出,分為「原住民音樂」、「漢族音樂」、「宗教音樂」、「文獻區」等7大展區。更多的訊息可上
臺灣音樂中心網站活動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