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教授何慧君研究間葉幹細胞可延緩小腦萎縮症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5/11/25 下午 08:29:08 / 醫療保健
日本木藤亞也的文學作品《一公升的眼淚》(Ichi ritoru no namida),描寫患上脊髓小腦萎縮症的真實故事,內容被改編成電視劇及電影,感人肺腑。
|
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何慧君透過動物模式研究發現,間葉幹細胞可延緩小腦萎縮症的病程。(歸鴻亭攝影) |
脊髓小腦萎縮症是一種由小腦、腦幹、脊髓等神經器官逐漸萎縮的疾病,致病原因至今不明,被認為是無法治癒的疾病。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何慧君透過動物模式研究發現,間葉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可延緩小腦萎縮症的病程,目前已經進入二期臨床試驗,對罕見疾病治療露出一線曙光。
幹細胞具備自我更新及多重分化能力,被視為很多疾病的救星。何慧君表示,在動物實驗中發現,使用間葉幹細胞靜脈注射,發病初期的小腦萎縮症可維持功能、不退化,發病較久的即使功能無法恢復,也可延緩病程。
|
何慧君說明間葉幹細胞臨床試驗中,不同適應症需有不同療程。(歸鴻亭攝影) |
間葉幹細胞除具有一般幹細胞的特性,如自我更新及多重分化能力外,還特別擁有免疫調控的能力,使間葉幹細胞具潛力可以用來作異體移植,不須合併使用抗排斥藥物。目前研究指出,本身不具有致腫瘤的能力,在許多組織中,如骨髓、脂肪、臍帶、胎盤等,都被發現有它的存在。由於組織來源的多樣性,且能於體外大量生產,故間葉幹細胞具有作為藥物使用的潛力。
在科技部支持的研究中,何慧君於動物實驗發現小腦萎縮症以靜脈注射效果較腦內注射佳,3劑注射可延緩病程;急性呼吸窘迫症在急性期介入療效佳,且可抑制M1巨噬細胞引起的炎症;角膜損傷透過局部點藥可促進傷口癒合及透亮度,不會結痂、起白斑;實驗發現間葉幹細胞可在肝臟分化出可分泌胰島素的細胞,對第一型糖尿病連續注射可調控血糖,對第二型糖尿病注射單劑可增加葡萄糖耐受性、兩劑可降血糖;針對睪丸扭轉所致不孕症經過局部注射可保護睪丸組織、促進成精作用,且不會分化成精子,沒有道德疑慮。
|
何慧君於動物實驗發現小腦萎縮症以靜脈注射效果較腦內注射佳。(歸鴻亭攝影) |
何慧君指出,間葉幹細胞臨床試驗中,不同適應症需有不同療程,她在萬芳醫院幹細胞研究中心利用不同的疾病動物模式,研究間葉幹細胞移植時,在不同適應症的給藥時機、劑量大小、劑量間距、給藥途徑、活體有效機轉等。
科技部表示,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糖尿病》(Diabetes)、《重症照護醫學》(Critical Care Medicine)、《生物醫學研究》(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幹細胞研究及治療》(Stem Cell Research and Therapy)、《組織工程》(Tissue Engineering)、《細胞移植》(Cell Transplantation) 及《蛋白質體研究》(Journal of Proteomic Research)等許多國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