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農田生態向下紮根 台博館推"食農教育計畫"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5/12/5 下午 06:04:11 / 生態環保
近年食安問題引起軒然大波,民眾發現黑心廠商食品充斥各賣場,食安問題連環爆,幾乎沒有可以安心食用的商品。
 |
台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三年級師生在農園親手種下的高麗菜結實壘壘。(歸鴻亭攝影) |
國立台灣博物館近年積極推動農田生態保育教育,年12月還開博物館之先,為友善小農開辦了推廣「綠色保育」標章農產品的「田裡有腳印市集」,集結消費力量維護農田的生物多樣性,今日還進一步推動引導學童從食物認識農業的食農教育,舉辦「小小神農氏-食農教育計畫」成果分享會。
 |
國立台灣博物館館長陳濟民說明在該館南門園區設置實體教學農園的用意。(歸鴻亭攝影) |
台博館館長陳濟民表示,「小小神農氏-食農教育計畫」是該館邀請「台灣好食協會」及「農食餵了你」團隊合作,並由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贊助,在台博館南門園區設置實體教學農園,更研發課程教案模組,首批獲邀參與計畫的是台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三年級的250位師生。他們在農園親手種下水稻、紅藜、小米、玉米、黃豆、黑豆和各種節令蔬菜,而且除了週間的室內與戶外課程安排,學童及家長也必須在週末到農園觀察紀錄農作物的生長狀況,並與市集的友善小農面對面,了解食物與產地的關連。
 |
台博館為友善小農開辦了推廣「綠色保育」標章農產品的「田裡有腳印市集」。(歸鴻亭攝影) |
台博館副館長林華慶指出,電影《老鷹想飛》揭露黑鳶因為農藥而間接受害的境況,引發社會對田間用藥衝擊生態與食安的關注。南門園區從去年在園區開辦「田裡有腳印市集」,推廣友善生態的「綠色保育」標章農產品,今年更設置實體教學農園,研發食農課程教案模組,也歡迎有興趣的中小學可以加入,讓食農教育向下紮根,培育更多「小小神農氏」。
北市附小校長方慧琴說,近來食農教育逐漸獲得重視,許多中小學校也希望投入,但苦無場地或栽培技術,台博館南門園區的教學農園提供鄰近學校作為戶外教學場域,而研發的食農課程教案模組,也將提供有需要的學校或單位運用,是很好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