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迷宮"正視德國轉型正義 仍未完成的台灣呢?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6/3/3 下午 10:44:09 / 電影世界
今年台灣政黨輪替,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是否能透過審判程序,完整向世人揭露國家機器過去所犯下的暴行,以及搜刮的財產如何回歸全民,是大家都在關注的焦點。
|
德國電影《謊言迷宮》對台灣仍未完成的轉型正義,應該有推波助瀾的正面效應。(海鵬影業提供) |
獲選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9項提名的《謊言迷宮》(Labyrinth of Lies)談的就是德國歷經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轉型正義,而德意志民族在納粹希特勒統治時的諸般罪行現在願意承認,並將「遲來的正義」的過程以電影方式公諸全世界,鞏固和保障基本人權普世價值,以督促全球曾經歷經極權獨裁政府應調查、懲處、矯正、審判、賠償、紀念和預防未來執政者對人權的侵犯,具有正面的意義。
其實戰後的德國人同樣歷經不願觸及這段羞恥歷史的時期,《謊言迷宮》裡剛上任檢察官的萊德曼,被指派負責枯燥的交通案件,某日遇到有位記者聶卡大鬧法院,指控一名曾為奧斯威辛納粹集中營工作的守衛,如今竟安然在學校教書,此舉雖引發法院騷動,卻沒任何檢察官想介入調查。
那時戰後德國景氣復甦,人人對納粹暴行只想隱瞞事實,教科書根本不提黨衛軍曾經在德國犯下的諸般罪行,檢察體系當然更是官僚絕無碰觸這些戰前傷痛的興趣,不想正視過去國家犯過的滔天罪行;在那種社會氛圍下,萊德曼開始接觸這些時代瘡疤,發現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內幕,黨衛軍以毒氣殺害超過30萬猶太人與匈牙利人的事實,決定追查到底,發現戰時犯下罪行的人戰後都變成好人,但引發60年代這場「法蘭克福大審判」,讓那位甚至發現父親同樣是納粹的年輕檢察官、揭案記者、被害家屬,甚至整個德國社會,透過這段勇敢面對苦難過程和令人難過的歷史獲得解放與救贖,得到真正心靈的安定。
這段歷史公案在德國戰後才十多年就因年輕一代的德國青年有正義感而揭發出來,雖然被告的罪犯都不認罪,但因此次並非國際紐倫堡大審,而是德國自己的法庭願意審判戰犯,很快讓全國認同不該讓那些犯有泯滅人性的惡行淹沒,完成真正的轉型正義。對照二戰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屠殺,戰後仍將惡人送入靖國神社參拜,對慰安婦罪行死不認錯賠償,兩個民族性的優劣世人自有評價。
對台灣來說,228事件經過更長的時間才讓當初犯下惡行的國民黨願意認罪,但這種形式上的妥協根本因為都是替已經死去的犯罪者用口舌不痛不癢道歉,並沒有在這些人活著時審判,讓他們得到應有的懲罰;而當談及國民黨不當黨產時,就面臨利益共生,想盡辦法隱匿,完全沒有交出來的誠意,這次政黨輪替,不論民進黨或時代力量能否真正落實轉型正義,追回黨產還諸全民,若有妄想隱匿佔據就送進法院判刑,全台灣民眾都等著看。
全世界在上一世紀八零年代開始的轉型正義風潮,讓南韓對光州事件加害者受審、西班牙的「歷史記憶法」譴責獨裁者佛朗哥將軍,給予他執政40年間的受害者平反及賠償、伊拉克對薩達姆‧海珊的審判、南非「真相暨和解委員會」與東德透過政黨法追討德國統一社會黨之黨產等一連串的過程,正義終於一一實現,《謊言迷宮》在這時推出,對台灣仍未完成的轉型正義,應該有推波助瀾的正面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