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人劇團"無差別日常" 廖若涵嘗試與演員共同完成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6/3/9 下午 08:22:52 / 文化藝術
台南人劇團2014年首度進駐水源劇場,舉辦「春天戲水」駐點式演出,今年第3年,將於3月11至27日演出駐團導演廖若涵的《無差別日常》。
 |
台南人劇團駐團導演廖若涵(左一)與演員共同完成集體創作作品《無差別日常》。(歸鴻亭攝影) |
廖若涵表示,《無差別日常》是首度嘗試與演員共同完成的集體創作作品,同時也是繼《游泳池(沒水)》和《阿拉伯之夜》後再度與近年來密切合作的演員李劭婕、呂名堯、林曉函、劉哲維以及設計群共同開啟一趟全新的創作旅程;並由劇作家趙啟運,擔任編劇及文本顧問,將排練場內即興演出的文本片段,編排成具完整敘事結構且富含語言節奏及精準度的完整文本,期待能帶給觀眾一個完全貼合台灣的戲劇作品。
全戲一共由20個故事段落所組成,以日常生活中的暴力恐怖事件出發,敘述無差別殺人事件以及日常生活中失衡細節兩種類型的暴力,探究可能潛藏、產生於每個人內心的精神壓抑及可能訴諸暴力的反動力量。探究近年台灣發生的社會事件,檢驗事件發生之前、事件發生當下、事件發生之後的餘波,期能描寫事件背後加害者或受害者的無奈及傷痛。
 |
《無差別日常》由20個故事段落所組成。(歸鴻亭攝影) |
該團藝術總監呂柏伸指出,導演廖若涵擅長運用肢體人聲及燈光音樂打造劇場的魔幻空間,這次更首度嘗試加入影像元素,邀請影像設計徐逸君手繪黑白漫畫風格影像,呈現戲中場景及刻畫人物心境。聲響效果方面,除了編劇趙啟運富有韻律感的語言外,音樂設計林育德使用許多現場配音的各種生活場景中的聲響質感及聲音提示、現場即時演奏的節奏音效及非樂音聲響,欲在聽覺上尋找更多聲音的劇場性及表現可能。期能以現場聲響、現場影像創造強烈的演出現場性及劇場性,並帶給觀眾官能上的最大享受。
 |
《無差別日常》探究近年台灣發生的社會事件。(歸鴻亭攝影) |
2014年首度進駐水源劇場,舉辦「春天戲水」駐點式演出,由台南人劇團的「經典劇目」和「年度全新製作」接力演出,過去兩年總共演出12週,59場次,已推出《浪跡天涯》、《哈姆雷》、《游泳池(沒水)》、《姐夠甜‧那吸》和《愛情生活》5齣作品,累積超過1萬7千名觀眾,也讓觀眾逐漸習慣每年3到4月將有春天戲水聯演活動的舉辦。
「2016春天戲水」系列除了《無差別日常》外,還將擴大演出規模,邀請四把椅子劇團一同共襄盛舉,並以導演許哲彬編導的《刺殺!團團圓圓之通往權力之路》將在3月19至27日在新北藝文中心開演,讓今年的春天戲水由兩團在雙北兩地「同時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