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國家歌劇院以現代科幻版"萊茵黃金"揭開序幕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中特稿
2016/10/1 上午 06:15:10 / 文化藝術
台灣從台北國家兩廳院成立30年之後,終於擁有第2個國際水準的表演藝術演出場地,台中國家歌劇院昨日正式營運,晚間由國家交響樂團(NSO)音樂總監呂紹嘉領軍指揮,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演出現代科幻版的華格納(Richard Wagner)《尼貝龍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樂劇序曲〈萊茵黃金〉(Das Rheingold),為中台灣掀起歌劇表演史嶄新的一頁。
|
華格納《尼貝龍指環》樂劇序曲〈萊茵黃金〉第1幕3位萊茵女兒戲弄尼貝龍侏儒。(國家歌劇院提供) |
1979年成立,來自西班牙巴塞隆納的拉夫拉前衛劇團,2007年底來高雄演過《世界之船》(La Fura dels Baus),去年也應台中歌劇院之邀前來在戶外,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音樂顧問簡文彬合作演出改編自德國重量級中世紀文學作品為大型合唱及管弦樂曲,卡爾.奧福(Carl Orff)的《布蘭詩歌》(Carmina Burana),就已經顯現該團非凡的視覺設計能力。
這次將敘事詩式的《尼貝龍指環》室內版帶入嶄新設備的歌劇院,更能表現其3D多媒體製作實力,但顯然許多特效似曾相識,在這全劇沒有人類,全是神祇、精靈等,也沒有傳統歌劇合唱的群眾作品中,視覺效果就很重要。
|
兩位巨人造型,演員始終在道具中演唱。(國家歌劇院提供) |
從序幕開始,就明顯看出以光影搭配交響樂醞釀一種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的氛圍,可惜台中觀眾還沒建立如台北國家戲劇院觀劇的水準,整個序奏約4分鐘,以低沉琶音描繪出華格納刻意營造如波浪般動機的樂句,暗示萊茵地底水流情境,卻在不停傳出此起彼落的咳嗽聲裡,把氣氛弄得很不協調。
直到3位水仙般的萊茵女兒出現,利用真實水景與多媒體水花的配合,才讓觀眾安靜下來,開始欣賞主角之一尼貝龍侏儒被守護黃金的女神祇輪流戲弄,華格納著名的黃金、指環與放棄愛情等主導動機一一呈現,隨即12片巨型帷幕出現指環環繞地球的動畫,觀眾必定會聯想到系列電影《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然後呈現的太空中似仍在母胎中嬰兒畫面,簡直就是完全模仿1968年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經典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2001:A Space Odyssey)最後充滿哲理的場景,接著從太空俯視地球的畫面,前兩年英國跨界歌手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曾經為了實現太空夢在其世界巡迴演唱會時更是大量運用。
|
地底人造人場景,眾神之長佛旦解救尼貝龍侏儒。(國家歌劇院提供) |
接著的第2景,拉夫拉前衛劇團為此劇打造的現代機械裝置道具登場,舞台上油壓控制的6個起重吊架設備,每個都需要兩人操控,與攝錄影輔助的重型伸縮搖臂組正好反向操作,一般大型表演如跨年晚會必會有搖臂,才能把活動現場呈現3D多樣視效,而現在移到舞台上,劇中角色可以好整以暇演唱,不必思考走位,這些工作都留給推動起重設備的工作人員,而在相對狹窄舞台上更需要精確走位以免碰撞。
等到劇中眾神之長佛旦讓巨人完成祂夢寐以求的華哈拉宮殿,兩位巨人一出場,那有點笨拙形象的設計仍會使人聯想到《阿凡達》(Avatar)最後反派與主角對抗時的人型武器,而火神洛格一出場,身上的霓虹管就似《星際大戰》(Star Wars)裡原力對戰的光棒,騎腳下時髦無比的現代滑輪,不正是《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主角使用的飛行滑板之進階版。
這些現代科技運作在舞台上,搭配數位多媒體視效幾乎已經完全取代傳統舞台布景,炫目而討好。然後第3景更讓視覺影像帶領觀眾進入劇中的地下,機械製造的複製人在《A.I.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裡一模一樣。
|
特技空間成員排列成的人橋,讓諸神進入華哈拉宮殿。(國家歌劇院提供) |
從這一景特別讓觀眾一開始會以為一些當成人造人的倒吊演員就是一些臨演,甚至到第4景時,這些演員扮飾成為奴隸,在地上爬幾秒鐘就在舞台中一動不動約半小時以上,根本不用排練就會,但要長時間不動如山,還真是不容易;而到最後佛旦放棄指環巨人兄弟鬩牆,首部曲進入尾聲,這30位演員看似不規則吊在舞台上,卻能立即如馬戲雜耍般排列,當諸神進入華哈拉宮殿時,傳統演出必定是彩虹為橋,而終場高潮則是諸神進入這些由國內專業特技藝術團體特技空間成員排列成的人橋,效果十足,可惜這個橋段的視覺特技,拉夫拉前衛劇團在《世界之船》早已用過。
這齣由北歐神話為發想的華格納《尼貝龍指環》,全部4部曲除了序幕的〈萊茵黃金〉,加上首部〈女武神〉(Die Walküre)、續集〈齊格飛〉(Siegfried)和結局〈諸神的黃昏〉(Götterdämmerung)全長16個小時,需連演4天4夜,國家歌劇院的現代科技版序曲〈萊茵黃金〉,2.5個小時一氣呵成,替這新開幕的台灣國際化劇場完成不錯的首演,必是一個可以留諸劇場史的一項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