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地景公共藝術 樹影下雲朵"白日夢"揭開序幕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6/10/31 下午 01:17:59 / 文化藝術
2016台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已於10月28日在臺北西區街頭開展,將為期兩個月,其中一項位於台北市中山捷運站附近公園以棉花製作的雲朵裝置藝術《白日夢》被一群小朋友撕毀,台北市文化局今晨已修復,並正式宣告開展。
|
新任台北市文化局長鍾永豐介紹公共藝術在台北的發展歷程。(歸鴻亭攝影) |
新任文化局長鍾永豐表示,台北的多元文化與族群,造就了城市地景樣貌,其中散落都市角落中的公共藝術扮演著城市地景變遷的紀錄軌跡,自民國87年《公共藝術設置辦法》發布迄今已經過18年,近600件的形式樣貌迥異的藝術作品走入台北的各式公共空間,不僅豐富了城市街區的風情,更拉近一般民眾與藝術之間的距離。
策展人王玉齡介紹這次是以中山南北路為縱軸,尋找「看不見」的城市細節。在這條充滿台北歷史故事的南北向道路上,有著西區自90年代以來的公共藝術發展對於台北城歷史及台北當代藝術館自2010年後積極以藝術介入社區營造活力都會想像,而本計畫中的4件臨時性裝置,則是填補了對於社會現象的討論,讓公共藝術作為城市地景變遷的紀錄軌跡更加完整。
4組台灣與國際藝術家的作品中,法國藝術團隊Mickaël Martins Afonso和Caroline Escaffre-Faure的《白日夢》作品,以人人都喜愛的雲朵造型裝置,邀請民眾將頭鑽進5朵高低交錯懸吊的雲朵,進入想像空間,體驗看不見的腦中風景,走出繁忙城市喧囂,走出日常困境,在私密的雲朵中盡情放鬆地做「白日夢」,並與雲朵作品一同成為線形公園上的藝術風景。
|
2016台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為期兩個月。(歸鴻亭攝影) |
其餘作品包括建築師賴彥吉在承德路與南京西路口的建成公園以台北西區常見的鐵皮屋,打造《都市切片》;藝術家莊志維在台北車站忠孝西路側的南區出口廣場以雷射光線交織出《裝置微光計畫:車站》,象徵台北車站川流不息的人車交會,以及位於中正紀念堂牌樓外,由希臘設計師Eugenia Antoniou的作品《彩虹之蝕》,運用日蝕概念,以燈光與圓盤裝置形成的日蝕效果,由上而下的繽紛彩紅色光,在自由廣場上交匯映射出如夢似幻的圓滿虹暈,邀請民眾一起沉浸於優雅醉人的虹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