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博館修復常玉畫作49幅 明春將辦大展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6/12/9 下午 09:14:10 / 文化藝術
今年適逢已故華裔畫家常玉逝世50周年,國立歷史博物館花1年的時間修復他49幅畫作,修復展即日起開展,該館將於明年3月與民間合辦常玉大展時展出。
|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說明修復常玉畫作情況。(歸鴻亭攝影) |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表示,常玉為民國初年留學法國學習美術的中國畫家,早年與徐悲鴻、張道藩等人過從甚密,一生旅居於巴黎異鄉,並未進入正式的美術學校習畫,卻創造出融合中華書法與法國狂野派畫風,被國際推崇為東方的馬諦斯,也常被比擬為中國的蒙迪里安尼。長年旅居巴黎的他,1964年受到教育部邀請,寄42幅畫作到台灣參展,但沒想到還沒啟程就因瓦斯中毒客死巴黎,畫作因此遺留台灣,存放在教育部,1968、1986年移交至史博館1998至1999年間及2011年間,因應當時展覽需求,擇其中35幅畫作狀況較佳者先行修復,至於狀況較差者,當時未曾全面修復。
|
這次修復的《菊》文化部已公告為「重要古物」。(歸鴻亭攝影) |
張譽騰說,今年是常玉逝世50周年,史博館依博物館法第13條及第14向文化部申請補助,讓其餘名畫回春,加上1976年教育部撥交郭有守案入藏5件;1990年入藏油畫2件;2011年購入素描3件,共52件,保守估計市值超過50億。以博物館收藏畫作公共財大約50年就沒有版權,所以可以一系列發展他的文創,以後可以讓常玉的價值更有發揮的影響力。
繪畫修復師郭江宋表示,修復是在延續作品的壽命,希望能夠經過修復讓作品安然被保存50年、100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他說,常玉曾以一幅《五裸女》畫作,2011年在香港羅芙奧春季拍賣會以4.7億元拍賣,成為華人油畫最高的紀錄。
|
繪畫修復師郭江宋介紹《望月》。(歸鴻亭攝影) |
這次這批作品修復前,皆先接受非破壞性科學檢測分析,包括紫外線拍攝與紅外線反射攝影,與X射線螢光分析儀(XRF)檢測。郭江宋說,紫外線拍攝可偵測重複補筆或修復補色的歷史痕跡;紅外線反射攝影則藉由繪畫材料對紅外線吸收程度的不同所呈現之影像,觀察特定材料的分布狀況;XRF可檢測繪畫顏料層,分析其局部顏料層之元素組成。
|
《雙人像》紅底裡有兩位橫躺裸女,畫裡隱藏了另一位裸女。(歸鴻亭攝影) |
52件常玉作品中,《四裸女》與《菊》業經史博館提報文物暫行分級,經文化部邀約專家舉行專案會議審查通過,公告為「重要古物」。這次修復的《菊》鮮紅色襯托金色的菊花,用色大膽,線條洗鍊簡潔,融合東方書法底蘊與西方野獸派的風格。
|
《鳥與蛇》常玉刪掉已畫的一條蛇。(歸鴻亭攝影) |
《雙人像》紅底裡有兩位橫躺裸女,原本兩裸女畫作上部分已經斑駁的部分,透過紅外線檢測後,才發現曾被草率修理,找到正確的塗料顏色才還原,還意外發現畫裡隱藏了另一位裸女,但常玉可能認為不妥,用顏料蓋掉。另兩幅包括花瓶與花卉《望月》,以及《鳥與蛇》,也都發現常玉作畫時更動內容。
史博館也在修復過程中拍攝了修復紀錄片,不但為修復的過程留下可貴的歷史紀錄,更希望今後能更善加運用這批珍貴的畫作,發揮其展覽、研究、教育推廣與文創產業之多元價值,也有助於宣導大眾對修復維護文物的觀念有更深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