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西塔琴演奏家煦珈康帶來北印度與蘇菲音樂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7/4/7 下午 07:35:35 / 文化藝術
台灣過去對印度傳統音樂非常陌生,直到1979年與1980年新象許博允引介被授予印度最高公民榮譽,並獲得3項葛萊美獎的拉維香卡(Ravi Shankar)在國父紀念館演出西塔琴(Sitar),才開始讓國人了解這種異國美妙的音樂。
|
印度西塔琴演奏家煦珈康第3度來台演出。(歸鴻亭攝影) |
國家兩廳院第3度邀請到接著也得到葛萊美獎的印度西塔琴演奏家煦珈康(Shujaat Khan)登台演出,國家兩廳院副總監方瑜表示,印度印度古典音樂有北印度及南印度兩大系統分別,前者又稱為印度斯塔尼(Hindustani)音樂,後者則稱為卡納提克(Carnatic)。這場音樂會上半場所聚焦的是北印度古典音樂,源自古老的吠陀吟唱(Vedas);下半場演出將加入薩朗吉琴,絕妙映襯煦珈康大師的特殊人聲吟唱,並首度帶來神祕的蘇菲音樂。
|
煦珈康演奏西塔琴神情。(歸鴻亭攝影) |
煦珈康介紹北印度音樂分拉格(Raga)及塔拉(Tala)兩大主要名詞。拉格指的是旋律結構,塔拉則是節奏架構。主奏的音樂家會根據不同時辰、季節或演出當下的情緒與心境等,選擇合適的拉格來演出,因此通常在上台前,不會告知伴奏的音樂家將選擇什麼拉格來演出。而北印度古典音樂,即是透過不同拉格及塔拉的組合,衍生出無窮無盡的音樂特色,並藉由承繼自不同樂派的音樂家底蘊,以自身獨特的演繹風格,進行音群之間的即興探索,擁有高度即興的音樂特色,兼具挑戰競技的風格。
|
煦珈康介紹北印度音樂與蘇菲音樂。(歸鴻亭攝影) |
蘇菲音樂則源自波斯的蘇菲神秘主義,信仰者為求精神層次的提升,而孕育出獨特的蘇菲吟讚曲。通常以領唱與合唱交替相應的問答形式呈現,而
這場綜合北印度古典音樂、地方民間音樂與蘇菲音樂,合唱會配合塔布拉鼓強而有力的節奏來回應,強化迷眩的節奏色彩,召喚身心最終進入入神的狀態。
拉維香卡已經於2012年過世,其女安諾舒卡‧香卡(Anoushka Shankar)繼承父志接班西塔琴傳承志向,2008年也曾來台演出,而這場由綜合北印度古典音樂、地方民間音樂與蘇菲音樂的音樂會,將於4月8日在國家音樂廳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