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藝"聯展 將宗教廟會陣頭文化化身藝術創作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7/8/11 下午 10:12:08 / 文化藝術
台灣早期本土原生藝術跨文化到宗教層面,八家將、官將首原是廟會陣頭,也是廟會文化演繹而成的傳統本土宗教藝術,過去不受重視,現在逐漸受到關注。
|
「將藝」聯展策展人吳季樺介紹蔡爾容、卜雅菡的紙藝人物。(歸鴻亭攝影) |
畢業於美國舊金山大學藝術碩士的吳季樺,從2012年開始在台北市中山公民會館陸續策展舉辦多場以台灣家將文化為主題的展覽,認識了許多傳統家將官將首的面師,在交流中發現有些面師其實很有才華,因此開始替他們策展。他說,今年的將藝聯展共邀請了15位畫家、工藝師及面師帶來油畫、國畫、漫畫、紙紮、家將臉譜創作、殻藝創作與泥塑等多種不同的藝術作品。
|
劉煒杰與他以漫畫創作的八家將、官將首作品。(歸鴻亭攝影) |
連續3年在泰雅族苗栗山區、桃園泰雅族介壽國中與南投信義鄉教原住民小朋友畫畫的劉煒杰表示,台灣本土文化很多都在部落與家將裡,他在電視圈待了15年,發現單純就是美,除了教孩子畫畫,他用漫畫的手法表現家將的形象。「許多重彩的處理,以層次建立立體感,別有其獨特興味。
台灣藝術大學書畫系出身的鄭娟娟則因參加日本全日國際展,將自身對民俗宗教的喜愛,所創作的八家將官作品,在許多深水花鳥對手中獲得泰雅族名譽酋長賞,這次以3大幅拼合的大作品參展,她說,「左品中除彩墨寫實外也運用素描的筆觸,畫出地藏王菩薩的護法官將首,臺灣民俗的一種陣頭。
|
鄭娟娟畫出地藏王菩薩的護法官將首,臺灣民俗的一種陣頭。(歸鴻亭攝影) |
吳季樺並介紹以傳統紙藝製作的神明塑像,是台灣唯森傳統手工藝北港蔡爾容承續的家族事業,運用竹纖維製作成紙偶,他與妻子卜雅菡一起創作用石灰粉碳化處理,成為堅軔且不生蟲,可保存百年的紙藝人物。
在面師作品中,鄭文凱25年前一次因緣際會,接觸到台南府城家將臉譜師傅醉師郭鍾山,覺得家將臉譜不怒而威加上妝扮起來的莊嚴,興起學習的念頭。醉師受益於府城白龍庵面師第二代蔡金泳,而白龍庵御用面師不受外聘,所以當時府城地區9成以上的家將堂都曾受益於醉師之畫筆下,其臉譜文化別具特色。
|
吳季樺說明鄭文凱創作的台南府城家將臉譜。(歸鴻亭攝影) |
而嘉義的另一支臉譜面師則是張淵智、張芳銘兄弟,師承嘉義振字系統首堂振裕堂第三代面師葉海先賢之子葉龍川手藝,畫風主要是以粗線條的表現方式承現將臉譜的神韻及特色表現出來,讓臉譜能從遠觀就傳達出角色的兇猛威嚴及辨識度。哥哥專注八家將,弟弟以官將首為主,從平面筆法轉而繪製立體面具,將台灣陣頭文化轉化成值得收藏的藝術品。
|
郭禹睿宴會後丟棄的蝦蟹殼塑造神像藝術品。(歸鴻亭攝影) |
黃信諭從國小開始跳八家將,邊跳邊愛看畫臉,就接觸臉譜這一個區塊,剛開始喜歡上官將首,就自己摸索官將首臉譜,慢慢的畫到上手後,被身邊的人發現後,就被外面的人聘請去當面師。
郭禹睿擔任港式燒臘師傅,利用宴會後丟棄的蝦蟹殼塑造藝術品,因為喜歡陣頭藝術,作品以製作神像、陣頭等為創作主軸,希望傳承創意傳統文化。
|
吳季樺為許多傳統家將官將首的面師及以這些本土題材創作的藝術家提供創作發表的園地。(歸鴻亭攝影) |
即將要去當兵的陳昱諺則專長以泥塑方式創作,此次也推出她的一系列作品。繪畫類作品中還有羅永清以國畫手法創作的神像,而自學摸索畫畫,莊洊有的油畫寫實中有抽象,草根性很強,對這片土地的愛也表現在創作的家將作品中,期望生活在這片土地留下印記。
這項「將藝」聯展即日起將展至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