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O總監系列"狂喜之詩" 呂紹嘉玩神秘和弦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7/9/21 下午 05:34:35 / 文化藝術
國家交響樂團(NSO)將於9月23日登場「總監系列」首場音樂會「狂喜之詩」,音樂總監呂紹嘉推出超過百人編制的斯克里亞賓《狂喜之詩》,並邀請大提琴家楊.沃格勒(Jan Vogler)演出德沃札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
國家交響樂團「總監系列」首場音樂會「狂喜之詩」。(歸鴻亭攝影) |
這場音樂會以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王怡雯創作《卑南慶典》的世界首演展開,樂思從仿如田野間徐徐波動草海與鳥鳴而起,以感謝祖先祭頌慶典情境結束。呂紹嘉表示,隨後由第2次與NSO合作的德國大提琴家楊.沃格勒演出德沃札克的大提琴協奏曲,帶給聽眾充滿波西米亞風情與美國性格的樂風。
|
NSO音樂總監呂紹嘉推出超過百人編制的斯克里亞賓《狂喜之詩》。(歸鴻亭攝影) |
沃格勒20歲即獲聘為德勒斯登國立交響樂團首席,是樂團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首席;在離開樂團工作之後,沃格勒除了獨奏、協奏、室內樂及跨界演出外也是德勒斯登音樂節音樂總監及他創辦的莫里茲堡音樂節的藝術總監。
|
大提琴家楊.沃格勒演出德沃札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歸鴻亭攝影) |
音樂會的下半場由兩位俄國作曲家展開較勁,呂紹嘉說,斯克里亞賓的《狂喜之詩》把樂團用到「極致」,超過百人的編制,運用神祕和弦開展全曲,模糊節奏和延展旋律令聽者置身無邊無際的聲音之海,彷彿沒有開始也可以沒有結束,還有那不可思議迷離魔幻的聲響色彩,冒險的和聲堆砌壯麗顛峰的管絃樂,到最後向上升騰,如臨狂喜,以神秘和絃及音樂色彩論創造出前所未有的一種交響美學,若非他早逝,他絕對能與西方的管絃樂大師分庭抗禮,甚至改變音樂史。而晚了此曲10年,普羅科菲夫所創作的《古典》交響曲,卻回頭以戲謔的語法寫下對古典的致敬。
這場意義特殊的音樂會是與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合作,為了協助中小型社福團體募資,所有售票收入將全數納入「讓愛閃耀」勸募專案,賦予音樂更深層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