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敲特擂話臺灣 "臺灣文化日"今起跑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7/10/17 下午 05:52:18 / 文化藝術
文化部今日在臺大醫學人文博物館舉辦「106年度臺灣文化日系列活動」,首先演奏由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委託臺北藝術大學教授黃渼娟副創作之全新作品《瞻.望》,並由部長鄭麗君及與會貴賓共同敲鑼宣示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
「106年度臺灣文化日系列活動」蔣渭水的長孫蔣智揚也代表蔣渭水基金會,致贈鴉片吸食特許文獻給文化部,由鄭麗君代表受贈。(歸鴻亭攝影) |
今年臺灣文化日系列活動特別以蔣渭水先生於1925年《臺灣民報》新年刊之敘述,以「大敲特擂話(畫)臺灣」為主軸,擴大舉辦18場次活動,並結合所屬機構、故宮及縣市政府等資源,於今日臺灣文化日當日,號召147個館所免費開放參觀,以及擴大補助民間單位辦理相關紀念活動,邀請民眾共襄盛舉,在緬懷1920年代臺灣文化啟蒙運動的同時,也感受21世紀臺灣文化的新生命力。
|
鄭麗君與阿罩霧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林正方敲鑼。(歸鴻亭攝影) |
鄭麗君表示,林獻堂、蔡惠如、林幼春、蔣渭水、吳海水、蔡培火、賴和等人於1921年10月17日成立臺灣文化協會,創立大會於臺北市大稻埕靜修女中召開,在《臺灣文化協會旨趣書》中宣示:「臺灣文化協會,以謀提升臺灣文化為宗旨。」,透過辦報、辦雜誌、辦學等方式,促進臺灣文化自信心。臺灣文化協會的成立,象徵臺灣青年對改造臺灣文化的想像與精神,也是臺灣人民首次的自覺運動,除了讓臺灣接受世界的新知識、新科學,也讓世界認識臺灣文化。
|
鄭麗君向黃天橫先生家屬陳瑳瑳夫人問候。(歸鴻亭攝影) |
隨著時代演進,臺灣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延續臺灣文化協會的精神,為臺灣文化而努力,如新文學運動、鄉土文學運動、民歌採集運動、社區營造運動等,來到21世紀的今天,臺灣面臨文化、社會、經濟等各方面變化極為快速的時代,若要成功轉型到下一階段,提升國民與國家的軟實力,發掘屬於臺灣基層的文化力,將是最重要關鍵,鄭麗君強調,文化部以文化民主力為施政核心,以越在地越國際的理念,並透過歷史扎根、教育扎根、在地扎根等三個扎根工作,由下而上建構臺灣文化。歷史扎根尤為重要,透過文化資產保存與再利用,及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讓全民再次認識臺灣歷史文化。
|
文化部也與多個民間基金會簽署合作,啟動「臺灣文化協會系列出版計畫」。(歸鴻亭攝影) |
文化部也與多個民間基金會簽署合作,啟動「臺灣文化協會系列出版計畫」,全面調查海內外相關報紙、雜誌、影像與文宣資料,後續推動臺灣文協史料復刻出版,藉此回顧「臺灣文協」運動的面貌與精神,同時思考臺灣文化的發展方向。
蔣渭水的長孫蔣智揚也代表蔣渭水基金會,致贈1930年1月「臺灣民眾黨」控訴日本殖民統治期間,臺灣總督府鴉片吸食特許政策的英文電報文影本,由鄭麗君代表受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