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vs素食 國際蔬活組織設定2040年全球肉食量減半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8/3/9 下午 10:52:48 / 美饌饕餮
肉食好還是素食好,最近有研究指出,平均壽命在二戰後才超過50歲的日本人,受到飲食歐美化影響而改以肉食為主因此才變得長壽,而現代人重養生,純素的飲食方式也越來越風行,食用加工類肉品或紅肉可能導致癌症也是醫學界討論的重點。
|
左為國際純素推廣訓練組織創辦人梅蘭妮‧喬伊,右為共同創辦人托比亞斯‧里納爾特。(歸鴻亭攝影) |
國際純素推廣訓練組織(Center for Effective Vegan Advocacy, CEVA)推動蔬食,期盼從心理認知與政策溝通的角度探索健康永續的飲食觀。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為了促進蔬食推廣教育,本月8至11日舉辦「2018 CEVA國際蔬活系列活動」,邀請CEVA創辦人也是專業講師梅蘭妮‧喬伊(Melanie Joy)和托比亞斯‧里納爾特(Tobias Leenaert),與各界蔬食推廣及愛好者進行交流。
慈心基金會行銷課課長葉采靈介紹,梅蘭妮‧喬伊是心理學家、講者、組織顧問、培訓師和人際關係教練,她提出「肉食主義」(Carnism)一詞,從心理學角度探討肉食主義可能影響人類對待動物的矛盾態度,這種態度可能會引發認知失調。在其著作《盲目的肉食主義:我們愛狗卻吃豬、穿牛皮?》一書中,指出肉食主義是一種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系,潛移默化的影響人類的思想與行為。
托比亞斯‧里納爾特也是長期擔任講師、培訓師和戰略家,在其著作《如何創造純素世界》(How to Create A Vegan World)一書指出,在進行蔬食推廣的過程中,保持友善與務實的行為才能得到支持,並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相信肉食主義者會在一段時間後認識蔬食背後的意義。
|
國際純素推廣訓練組織全力推動蔬食,期盼從心理認知與政策溝通的角度探索健康永續的飲食觀。(歸鴻亭攝影) |
梅蘭妮‧喬伊說明,肉食是壓抑性社會議題,她在課程中引領大眾觀察人們在生活中如何呈現出肉食主義的意識型態,進而影響人類的同理心及道德感,讓許多不知道食用動物造成牠們痛苦的人們開始關注到自己的飲食觀念,進而調整或改變飲食習慣。
托比亞斯‧里納爾特則相信肉食主義者會在一段時間後認識蔬食背後的意義,他在課程推廣蔬食過程中,常遇見挫折與問題,因此運用數據化為行動,把蔬食推廣融入生活,保持推廣蔬食的耐心與熱情,靠著透過不同的觀點,找到成功獲得支持的可能性。他是成功的讓EVA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獲得政府結構性的資助推廣素食的組織,也讓比利時的根特市(Ghent)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官方支持每周一日素食日的城市。
他們共同認為,對於純素的飲食,人類一天有3次機會可以選擇不傷害動物,或是漸次提高對於蔬食的比例,而對於畜牧業是否會因此反彈,也強調肉食產品的製造商並不在乎是何種素材而是是否有利潤,如何利用植物性替代品產製食物只是觀念的問題。
至於設定2040年全球肉食量減半的目標應如何達成,他們強調東方傳統文化中,相對蘊含了更多的同理心與慈悲心,努力帶動教育體系、政策前導、並引發其他盟友的投入,就會一步步邁向目標。
|
國際純素推廣訓練組織設定2040年全球肉食量減半。(歸鴻亭攝影) |
根據報導,台灣蔬食人口約有170萬人,餐飲特色更是列入全球10大素食景點;慈心基金會從2004年起開始推動低碳蔬食,透過舉辦蔬食講座課程、營隊推廣蔬食理念,2010年起展開校園蔬食教育,截至2017年已逾10萬人次參與,期望未來臺灣蔬食理念推廣能更順利的開展,讓更多人關心食物與環境的關係,開啟健康永續的飲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