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整修後再開館 林平如何吸引民眾進館值得觀望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8/7/20 下午 05:18:06 / 文化藝術
臺北市立美術館在與觀眾暫別9個月之後,將於7月21日起再度敞開大門,北美館館長林平有否能力把這個臺灣第一座現代美術館經營得與眾不同,考驗其執行能力。
|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似乎重視新稅藝術家高於對媒體人的尊重,顯示其公關取向角度。(歸鴻亭攝影) |
這次重新開館分階段分樓層邀請觀眾重返美術館,首波推出的4檔展覽,包含台灣藝術家李子勳的近期創作、大型動力機械裝置展「異星系」;探討「書」與藝術的關係、集結國內外11位創作者的主題展「跨域讀寫:藝術中的圖書生態學」。
北美館館長林平表示,長達9個月的休館對於臺灣的美術館來說,應該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創立35年來真正在意的是持續性、永續性,以及逐步展開和擴散的能量,而這次閉館修繕主要著重在空調改善計畫、溫濕度控制與電氣系統的整理與重置,以及提升館內硬體自動化程度等較為技術性的調整與整建,為未來該館的擴建做準備,同時對於重新整理美術史的經典作品做準備。重新開館標示的不是一個里程碑,而是歷史進程中的一個節點;所有改變皆建構在過往基礎上逐漸發生,非一夕而成。
|
臺北市立美術館今日整修後再開館,持續重視當代年輕人的作品。(歸鴻亭攝影) |
這次以「築步・逐步—重返北美館」為題展開階段性開館計畫,並將一連開放4個展覽。包含大廳與廣場跨領域互動參與之展覽「讓我們穿透魔鏡,迎向新世界!」,三部曲式將在年底前依序展開人類、機器與自然世界的競合關係,體現藏身在人類真實情感底下的桃花源林,以及科學這個黑魔法所創造出來的水晶世界。地下樓層重塑D展間,推出大型動力機械裝置展「異星系」,緣起鉅作捐贈並呈現藝術家李子勳的近期創作,觀見在其機動作品中被細節架構的奇幻世界。E、F展間呈現外部提案精選的主題策展「跨域讀寫:藝術中的圖書生態學」,透過藝術家的視角審視書的多重觀點,展開一場藝術與書的思辨對話。兒童藝術教育中心搭配近期館舍內外轉換高分貝或連續低頻的建築與空間議題,推出「建築的70%」,以高而潘建築師設計的北美館作為建築文本,藉由各種遊戲裝置搭配文獻展出,一窺建築師的奇想與日常。
以開館的幾項展出,顯示北美館仍然持續重視當代年輕人的作品,愈來愈與位於長安東路的當代美術館調性接近,傳統美術的空間幾乎壓縮得找不到多少蹤影,與臺中臺灣美術館較重視前輩資深藝術家展出,路線已大相逕庭。國內3大公立美術館規模占比極重的這2大美術館典藏作品條件,過去國美館優勢空間,在北美館即將擴充的情況下,逐漸有可以抗衡的條件。雖然國美館在掌權6年的前館長黃才郎2015年退休後,其排定的展期已至2020年,讓接任的蕭宗煌較無施展空間,而北美館則從與蕭宗煌同年上任的館長林平,雖然力圖擺脫前幾任從謝小韞以來的紛紛擾擾,歷經吳光庭、黃海鳴之後如何帶領即將於2020年擁有新館舍的北美館邁步向前,有待觀察。
|
台北市文化局長鍾永豐欣賞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歸鴻亭攝影) |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官方附屬機構多年來極多爭議,以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來說,從2012年團長以該局官員代理出缺長達6年,年年編列2億多預算,公關宣傳極差,作風保守顢頇,全年票房只有政府編列支出的3至5%,比起國家兩廳院來說,同在臺北市無論宣傳能力與實質售票能量,均慘不忍賭,令人詬病;而北美館同樣歲出4億多,歲入區區只有6百多萬,雖然精緻藝術在如今社會重視通俗文化環境下,較難實質有巨量收益,北美館此次修繕後重新開館,能端出甚麼牛肉吸引文化界人士前往觀賞展出,則值得注意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