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前衛女編舞家獨舞忽男忽女雌雄難辨"身體計畫"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8/8/8 下午 08:09:10 / 文化藝術
臺北藝術節專題活動「共想吧」開跑,首檔節目「身體計畫」今日起一連兩天於臺北水源劇場演出,由享譽歐陸的菲律賓前衛女編舞家伊薩.江森(Eisa Jocson)帶來忽男忽女、雌雄難辨的話題作品,結合舞蹈及講座表演,一方面以女性身體展現男性魅力,模糊性別界線,同時藉由舞蹈詮釋各行業勞工,探討複雜社會體系與經濟結構。
|
菲律賓前衛女編舞家伊薩.江森演出「身體計畫」。(歸鴻亭攝影) |
台北藝術節策展人鄧富權表示,伊薩.江森把取材自民間場所的舞蹈方式,轉化為肢體創作,並將其藝術化,並把自己的身體變成一具可以隨意變化的容器,能裝進各式各樣的舞蹈。她曾受過視覺藝術訓練、同時具有芭蕾舞基礎,長年以舞蹈探討勞動階級,並反映社會動態,觀察菲律賓獨特的舞男文化,以女性的身體詮釋舞男,並透過視覺體驗,引發觀眾反思身份的問題。
|
台北藝術節策展人鄧富權介紹專題活動「共想吧」首檔節目「身體計畫」。(歸鴻亭攝影) |
伊薩.江森則說,為了更了解猛男舞的舞蹈內容,開始到酒吧進行觀察,並拜師學習,專研鋼管舞,為了表現出男性的魅力,甚至上健身房鍛鍊肌肉。芭蕾和鋼管都是屬於流動性,猛男舞重視重力及肌力,剛接觸猛男舞時幾乎打掉重練,重整身體的結構,把重力放低,與地板建立關係。
|
自左至右為鄧富權、伊薩.江森與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王孟超。(歸鴻亭攝影) |
「身體計畫」有兩個單元,《Macho Dancer》(猛男舞)是一支獨舞,以女性身體詮釋舞男,透過視覺體驗引發觀眾反思身份;《Corponomy》意思指「身體經濟」,由corporal與economy兩字組成,採取「講座表演」的混搭形式,讓觀眾既入戲,同時還能深刻理解其創作與研究。從鋼管女郎到猛男舞,從女服務員、公關小姐到迪士尼公主,打破身分和性別的限制,將不同舞種結合,達到視覺感官的刺激,探討「性別化的菲律賓身體如何成為慾望投射商品」,進而反思菲律賓的勞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