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衡+李哲藝=何日君再來 台灣原創音樂劇何去何從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8/9/9 下午 02:38:50 / 文化藝術
一個對音樂劇懷抱夢想的楊忠衡,從他自己的《音樂時代》雜誌開始,到擔任廣藝基金會執行長,20幾年搞了許多音樂劇作品,起起落落堅持擔任開創音樂新時代的革命者角色,這次繼續與新北市文化局合作,找來從傳統古典出身跨界現代流行全方位音樂人李哲藝,推出紀念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音樂劇。
|
紀念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音樂劇首演謝幕。(歸鴻亭攝影) |
經過《音樂時代》年初沒有得到補助的挫折,楊忠衡很快投入廣藝製作的「新北原創音樂劇節」,在另一個文藝戰場上另闢理想路途,進行台灣城市音樂劇的創作,為配合合作單位新北市文化局必須遷就舞台條件無法與國家兩廳院比擬的新北市藝文中心,也要選擇套用地域性題材,故事架構選在八○年代的新北市,名字裡都有個「君」、出身與性格大不同的3個女孩,住進了板橋的一間出租公寓,而後在追逐夢想的路上,譜出了不同的老派情事。
不是劇場科班出身的楊忠衡,並沒有傳統制式戲劇與音樂教育的緊箍咒,所製作的劇場作品果然沒有找古人拉幫結派,真的是本土原創,在骨子裡他一心期盼能在台灣建立如同紐約百老匯的音樂劇市場,期望也有如投資製作費用美金1,200萬,至今全球收益超過60億定目劇《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一演30年的作品;他努力製作《四月望雨》、《渭水春風》等音樂劇,這次推出的《何日君再來》,又是一個接續的嘗試。
|
《何日君再來》音樂劇用17首鄧麗君演唱經典歌曲串接。(廣藝基金會提供) |
事實上,姑不論台灣藝術市場胃納量,楊忠衡自許的角色要成為卡梅隆‧麥金託什(Cameron McKintosh)那樣的音樂劇製作人,則必須在藝術內涵與商業市場考量上相互妥協,而顧名思義既然是要發展音樂劇,能不能發掘出如同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這樣的作曲家,以及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這樣的才貌兼具演藝人員,是個考驗。
至少,楊忠衡找來的李哲藝擁有目前在台灣樂壇比較具備音樂劇創作才華的音樂人合作,在有限的經費下完成音樂編曲及演奏的任務,遺憾的是全劇選了鄧麗君17首經典歌曲,沒有機會讓李哲藝嘗試創作,整場伴奏靠著連同他在內區區8位演奏者,編制比早年的Band都還陽春,竟還拿出不錯的編曲效果,在台灣近半世紀以來,恐怕除了陳智遠、陳揚之後,他是真正拿得出本事兼具古典與現代風格的編曲音樂人。
|
楊忠衡加李哲藝,成就這齣《何日君再來》音樂劇。(廣藝基金會提供) |
而演唱的3對男女主角,大都是楊忠衡推出的音樂劇作品班底,在這《何日君再來》音樂劇中無論唱功好壞,在台下幾乎大都是中年族群的觀眾耳中,聽〈但願人長久〉、〈在水一方〉、〈小城故事〉、〈甜蜜蜜〉、〈我只在乎你〉、〈在水一方〉、〈月亮代表我的心〉到終場的〈何日君再來〉,似乎永遠無法與他們成長記憶中的鄧麗君歌聲相比,是演唱者吃虧的地方。
從這齣緬懷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音樂劇來看,在現在台灣這小小島國,市場有限而政治大環境限制共同語文族群的大陸遊客前來,也因此不可能如百老匯擁有6成以上的觀光朝聖觀眾加持,加上許多也想擠入音樂劇市場的劇團一窩蜂投入,似乎要讓台灣成為亞洲音樂劇領頭羊的夢想,是並不容易達到的。
|
《何日君再來》讓大都是中年觀眾緬懷曾經有的往日情懷。(廣藝基金會提供) |
終歸的結論,能否有如《史記‧淮陰侯列傳》不世出者,包括作曲家能創作出如《貓》(Cats)的〈Memory〉,或《艾薇塔》(Evita)的〈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以及具備天籟嗓音如演唱〈Time To Say Goodbye〉、〈Nella Fantasia〉的莎拉‧布萊曼、演唱〈The Power Of Love〉、〈My Heart Will Go On〉的席琳‧狄翁(Celine Dion)那樣的歌者,只要寫出語唱出一首能膾炙人口的主題曲,必能擊敗所有競爭者,楊忠衡要用盡一切心力找尋的應該就是這樣的作曲家與演唱家來成就他的音樂劇大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