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亞太傳統藝術節"7國17團隊異國風情精采呈現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8/10/11 下午 07:00:51 / 文化藝術
2018「亞太傳統藝術節」今日舉行開幕式,以「傳統藝術的堅持與適應」為主題,即日起至11月3日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傳藝園區及台北台灣戲曲中心,以表演藝術、工藝示範、樂舞工作坊、示範講座、國際論壇等多元形式精采呈現。
|
文化部長鄭麗君期許亞太傳統藝術節能夠作為國際藝術家共同傳承及發揚傳統藝術的舞台。(歸鴻亭攝影) |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傳統藝術對每個國家及社群而言就像是一面鏡子,從裡面可以看到自己文化的根,因為傳統藝術用最精煉的藝術的形式,保有先人生活的智慧與痕跡,一代代傳承又創新,又賦予當代新的生命及想像,所以從傳統藝術裡面我們可以看到自己是誰、從哪裡來,也可以認識世界上許多不同獨特的文化,共同享有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文化部16年來透過「亞太傳統藝術節」的平臺,邀請亞洲鄰居共同呈現各國不同獨特的傳統藝術,發現越在地越國際,每一個傳統藝術都可以跨國、跨文化、跨語言欣賞,都是共同在守護與傳承人類所擁有珍貴的藝術資產。鄭麗君指出,希望透過今年的主題「傳統藝術的堅持與適應」,能夠讓當代社會用更多元創新與藝術的語言來豐富傳統藝術在當代社會的生命力,也希望用創作、持續演出與欣賞來作最好的保存,共同守護無形文化資產。
|
聯合國文化無形文化遺產保加利亞比斯萃薩女性耆老帶來傳統複音歌唱。(歸鴻亭攝影) |
本屆節目型態經過設計,是以同一個文化體、演出型態呈現對比,上半場表現傳統,下半場則呈現面對變局時,音樂或樂舞所做的轉變:來自日本的坂東善菊舞踊將演出歌舞伎舞踊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娘道成寺》,下半場《間(Ma)》則首次與臺灣南管音樂合作,尋找日本雅樂與南管音樂之間的共同點;新生若獅子的日版大鼻子情聖《白野弁十郎》,以活躍於幕府末期至明治時代間的會津武士團朱雀隊為背景,講述純潔而高貴的大鼻子俠義劍客白野弁十郎充滿哀愁卻又波瀾萬丈的一生;韓國國寶級樂團任實郡筆鋒農樂將展現韓國傳統農樂,與秉持傳統而衍生新創的劇目《Hi-Hi-Nantrak嬉戲樂樂》;韓國國立國樂院則將與臺灣國樂團聯袂演出,呈現朝鮮半島的音樂風情,創造獨特的韓流之夜。
|
日本坂冬扇菊舞踊首次與臺灣南管音樂合作,尋找日本雅樂與南管音樂之間的共同點。(歸鴻亭攝影) |
除了日本、韓國等亞太地區之外,首次將緯度拉升,邀請西亞的亞美尼亞、北亞的圖瓦共和國、東歐的保加利亞及塞爾維亞等。亞美尼亞將由Jivan Gasparyan Jr.及Didier Malherbe兩個團隊,帶領觀眾親炙擁有三千多年歷史、最具代表性樂器「杜讀管」的丰采,以悠遠蒼茫又溫暖柔和的音色,體驗亞美尼亞民族交融數千年的神秘印記;來自北亞的圖瓦共和國,以自然生態交織出聲響,讓人感受馬背上草原民族的壯麗與遼闊。版圖擴展至歐洲,保加利亞的比斯萃薩女性耆老以複音歌唱和舞蹈演繹傳統,展現東南歐的地貌與人文風情;另一個來自保加利亞的團隊EVA女聲四重唱,結合多種不同精湛技巧形式,傳遞充滿生命力的原聲震撼,以高超技巧融合彼此,創造單一的純淨美聲;塞爾維亞斯巴耶齊重唱團將以層層堆疊、穿透力十足的獨特唱腔,呈現該國古老歌謠;巴爾幹王國以「現代傳統」為核心,結合爵士、交響、流行、巴爾幹傳統音樂等,保有傳統的原始並將創新元素融合,讓這次的亞太傳統藝術節呈現更多風貌。
|
韓國任實郡筆鋒農樂,以創新的戲劇演出,呈現農樂的歡慶饗宴。(歸鴻亭攝影) |
臺灣傳統創新的團隊也相當蓬勃,今年精選4支團隊一同來展現「堅持與適應」能量。傳藝中心轄下臺灣國樂團將與九天民俗技藝團以及韓國國立國樂院,分別在三檔節目中融合演出,讓迥異的表演形式在此碰撞;雲樹雅集由二胡演奏家王瀅絜將自身學習二胡經典作品至創造現代語彙的歷程,透過有脈絡的作品介紹與演奏示範,讓觀眾更深入認識二胡音樂的百變魅力;賽德克傳統文化藝術團獨特的「疊瓦式」複音歌唱,將與塞爾維亞斯巴耶齊重唱團並置,讓觀眾一次感受臺灣原始山林與塞爾維亞歐洲古老大陸的複音歌謠盛宴;Wooonta問他跨界樂團以二胡、大提琴、西塔琴,3種風味的樂音恣意穿梭在整個空間,無拘無束不設限的創作方式,顛覆您對傳統樂器的印象。表演節目之外,亦有國際論壇、工藝示範、樂舞工作坊、示範講座等系列活動,嘗試鏈結不同區域的多元傳統藝術,在臺灣亞太傳統藝術節平臺,創造火花。
詳細資訊可洽
「亞太傳統藝術節」活動官方網站或臉書搜尋
「亞太傳統藝術節」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