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國際劇場藝術節推出台灣希臘合作"葉瑪"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8/11/1 下午 11:34:28 / 文化藝術
2016年國家兩廳院演出的《酒神的女信徒》(The Bacchaeu)邀請希臘阿提斯劇院藝術總監、國際戲劇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Theodoros Terzopoulos)來台執導,今年再度邀請他與副導演薩瓦斯‧史特羅帕斯(Savvas Stroumpos),匯集台灣劇場演員蔡佾玲、林子恆領銜主演,另邀請迷火佛拉明哥舞坊團長林耕、榮獲葛萊美獎肯定的十鼓擊樂團,將於11月2日至11月4日在國家戲劇院演出《葉瑪》(Yerma)。
|
台灣希臘合作演出《葉瑪》。(國家兩廳院提供) |
特爾左布勒斯的表演訓練方法,在《酒神的女信徒》著重於「三角地帶的解構練習」,演員需專注將感知集中於橫膈膜呼吸、脊椎及三角地帶,身體必須同時維持放鬆狀態,透過三角地帶的震動將身體最深層的能量完全釋放。今年蔡佾玲再次前往希臘參與他的演員工作坊並獲邀參與戲劇論壇,受到希臘雅典《Athinorama》雜誌專訪,內文提到她與導演一起工作的經驗與心得。
|
迷火佛拉明哥舞坊團長林耕搭配演出。(國家兩廳院提供) |
蔡佾玲表示,「人們應該願意付出、犧牲以及交流,這些是劇場的、藝術的美。在這個時代,人們追求理性、效率、解釋和回報,並不容易欣賞這樣的演員訓練和藝術表達。但如果能在劇場裡體驗,絕對是一次獨特的旅程。從2016年演出酒神之後,無論排練任何風格或類型的戲劇,一直想起特爾左布勒斯說:『我們的身體比大腦更聰明。』提醒著我對表演的想像不該侷限在理性的知識層面。在他的劇場中,演員是渠道,我們直接感受、傳達與投射,透過他的表演訓練,以呼吸作為中心來實踐,演員鍛鍊並擁有身體與意志的技藝,回到最原始的身體動能,讓身體揭露自己的秘密:那些理性不可說的。然後,我們可以將藝術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並喚起對世界更深層的提問。」
|
十鼓擊樂團演員在舞台上不配戴任何麥克風,企圖展現最原始的能量、挑戰聲音與肢體的最大極限。(國家兩廳院提供) |
為了完美呈現《葉瑪》,劇組經過長達近半年的肢體及聲音訓練,特爾左布勒斯更常在排練場中透過導助翻譯將自己對於表演方法與劇本理解傳達給演員們,讓演員們透過指導在身心靈各方面都能有更深層的體悟,演員在舞台上不配戴任何麥克風,企圖展現最原始的能量、挑戰聲音與肢體的最大極限。
|
《葉瑪》隱喻女性無法生育的煎熬,將婦女不孕,遭受丈夫冷落,忍受社會批判眼光的情境表現出來。(國家兩廳院提供) |
西班牙劇作家羅卡劇本《葉瑪》隱喻女性無法生育的煎熬,將婦女不孕,遭受丈夫冷落,忍受社會批判眼光的情境,彰顯當時社會女性地位的低落、女性的不自由,詮釋淋漓盡致,劇中葉瑪的丈夫璜則是充分展現出父權社會中的男人原型,11月2日至4日在國家戲劇院演出,比原著更真實,透過演員肢體語言和聲音表情,要讓觀眾感受驚人的戲劇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