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歌劇院期許成為中臺灣場館驅動與教育推廣引擎
2019年新春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系列報導之三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9/1/22 下午 09:04:53 / 文化藝術
臺中國家歌劇院(NTT)年度3大系列各有不同的調性:春天的NTT-TIFA(歌劇院—台灣國際藝術節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Taiwan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Arts)透過戲劇、音樂、舞蹈的跨域混搭,傳遞多元的藝術主張;NTT的大、中劇院都設有樂池,適合展演音樂與戲劇,夏日「音樂劇在臺中」將利用場館特色,推出多樣化的音樂劇場作品、適合親子共賞的節目與體驗式工作坊;秋冬時節「遇見巨人」則以呈現高水準的經典製作為目標。NTT開幕兩年半以來,3大系列儼然已成為中臺灣藝術盛事。
|
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正在建置「中部劇場平台」,並成立「NTT學苑」。(歸鴻亭攝影) |
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表示,邁入第3屆的2019 NTT-TIFA再探「青春」主題,透過11檔23場國內外作品,詮釋敢於多元嘗試的精神;今年夏天「音樂劇在臺中」的重頭戲是2014首演至今、已獲東尼獎4項大獎、英美18項原創音樂劇相關獎項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其為臺灣藝術家張龍雲老師協同製作的百老匯音樂劇。此外還有阮劇團與日本導演流山兒祥合作的《嫁妝一牛車》以及綠光劇團《再會吧!北投》,以臺灣文學及臺語歌曲展現風格樣貌豐富的音樂劇場。十月,「遇見巨人」系列共11檔27場節目,其中的《諸神黃昏》將為NTT長達四年的「指環計畫」畫下句點。這是臺灣表演藝術界的盛事,勢將再掀風潮,吸引各地樂迷。
她說,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轄下北中南3館各自運作,也展開密切交流與合作。觀眾可以在2019 NTT-TIFA欣賞3館委託鄭宗龍與雲門2創作的《毛月亮》,以及從「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場館共同製作計畫」徵選脫穎而出的黃翊工作室+《長路》,下半年將邀請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雲門舞集、唐美雲歌仔戲團等國際級團隊,展現3館合體的創作能量。
邱瑗分析,文化部推動「藝術專業治理」的政策理念,希望場館不只是行政機構,更要扮演驅動引擎的角色。做為中部國家級場館,NTT將會落實文化部的政策理念,發揮中臺灣表演場館樞紐的角色,以歌劇院驅動地方的藝文產業鏈,啟動「中部劇場平台計畫」。
|
邱瑗在策劃國家歌劇院駐館藝術家也是整個「場館驅動」與「教育推廣」架構的一環。(歸鴻亭攝影) |
她指出,NTT將與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苗北藝文中心、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臺中市屯區藝文中心、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中山堂)、員林演藝廳及南投縣政府文化局演藝廳等八場館發展夥伴關係,由NTT提供培訓課程,透過示範與實作,協助夥伴場館劇場維修保養與前後台管理,提升人員的專業技術,並規劃節目巡演,將優質節目、團隊「外送」至其他場館,拉近在地民眾與藝術的距離,以開發潛在觀眾,繁榮中部表演藝術產業,一起「把餅做大」。
有人才,才能驅動引擎,才能把餅做大。邱瑗強調,針對「中部劇場平台」,歌劇院成立「NTT學苑」,以「藝術行政」及「劇場技術」兩大主軸設計課程,邀請劇場專業人士傳授知識、分享案例,設計通識課程,拓展學員眼界,並採分階段培訓篩選,提供實習機會,最終目標是發展中部的表演藝術產業生態體系。
專業人才須以基數更大的藝文愛好者為基礎,因此,NTT同步規劃整合、擴大藝術教育,啟動「NTT+」計畫,針對一般觀眾、學校師生、藝術工作者等對象,以知識學習、推廣體驗、實作與交流4個面向,智性感性並重,規劃展演、論壇、工作坊與專業人才培育等專案,搭建國際與在地連結,涵養中部地區的藝術人文教育,為專業人才作準備;養觀眾,也養人才。
歌劇院駐館藝術家也是整個「場館驅動」與「教育推廣」架構的一環。NTT在策劃駐館藝術家時,以表演藝術跨域創作為目標,著重於駐館藝術家與外界多元接觸、開創跨領域創作展演的潛力,從近60人名單中選出科技藝術家王連晟、莊志維,編劇林孟寰及繪本作家包大山,從今年1月開始,展開1-2年的駐館。
|
臺中國家歌劇院網站首頁。(歸鴻亭翻製) |
另外,創作熱門電視劇《通靈少女》的林孟寰是臺中囝仔,他擔任編劇的音樂劇《嫁妝一牛車》將在歌劇院演出。包大山的繪本創作可以培養孩子的美感;科技藝術也是歌劇院的重點發展項目,擅長以光和空間創作互動裝置的莊志維將挑戰NTT的不規則空間,王連晟則運用聲音與科技互動延伸NTT『聽的建築』的多元想像,成為歌劇院推廣藝術教育的助力。
在新的一年,NTT啟動多項計畫,落實「場館驅動」的政策,耕耘「教育推廣」扎根,這也呼應NTT從落成以來的自我期許:成為一座民眾不可或缺的「藝術」與「生活」的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