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繪畫與立體裝置互補 藝術表現及人文批判共融
袁金塔走向藝術最現代創作方向 今年全年巡迴法國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9/2/3 上午 11:48:10 / 文化藝術
從一位眾所認定的水墨畫家,走向全方位的多媒材裝置藝術家,並具備一般畫家難得具備的人文批判精神,臺灣當代藝術家袁金塔從台灣、大陸與日本到中國一路展出,2017年開始進軍歐陸法國,今年更繼續在法國巡迴個展。
|
藝術家袁金塔靠鄉土寫實創作養他的其他創作理想。(歸鴻亭攝影) |
出生彰化員林的袁金塔雖然沒有顯赫家世,但他也感謝學畫生涯還算一路順遂,從新竹師範學院習畫,隨後以國畫、油畫、水彩3項類別都第1名的優異成績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到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美術研究所學成返回,在臺師大母校任教到退休,立即得到民間美術館負責經紀,以繪畫、教學為職志的一生算是頗幸運的藝術家。
袁金塔表示,他的創作歷程一開始是鄉土寫實風格,正好呼應當時鄉土文學論戰時代前後,自1980年春之藝廊到北美館、國美館前身省美館的個展,很快就在美國紐約、法國巴黎到日本九州,再在中國陝西、上海與北京陸續展出,2015年進軍葡萄牙,近3年則再在法國巡展。
|
袁金塔與創作中尚未完成作品。(歸鴻亭攝影) |
對袁金塔的作品風格一直在變,他說,平時幾乎不太交際應酬,大部分時間都在創作,鄉土寫實之後,歷經反抽象通俗的普普主義、政治權欲及性別情色嘲諷的連環內容到目前與生態相關的想像風格,再進一步涉獵陶瓷、紙雕等領域,希望自己的創作不會侷限單一藝術類別,而是創新突破,希冀留下跨領域自我人文批判的多元藝術歷史定位。
早期題材豐富且色彩強烈的鄉土寫實作品,大都描繪村野景色、戲偶生肖、廟會遶境,或民俗街景等,充滿懷舊情懷,雖然接著一直在追求改變,複合媒材作品多以無論歌頌或批判當代社會現象角度切入,但也承認必須「以畫養畫」;他指出,收藏家較喜歡「接地氣」傳統寫實的本土作品,所以拿畫那些繪畫來支持生活,才能有能力繼續朝比如較新潮情色或諷刺政客的方向創作自己內心企盼表達的內容,而近年將水墨與紙雕、陶藝結合地嘗試更是需要足夠的成本來取得原始素材。
|
袁金塔以電腦展示其結合水墨與紙雕的多媒體昆蟲作品。(歸鴻亭攝影) |
從不同材質宣紙平面繪畫到裝置藝術多元的媒材創作,袁金塔說明,許多將古代人文意涵如將《詩經》、《山海經》、《茶經》與《本草綱目》等內容及符號融入的裝置創作,要花很多時間蒐集資料,並思索如何將這些素材結合美感置入,最好還能引發人性反思的教育意涵,所花費的心力比起只靠幾張紙加筆墨畫單純花鳥山水多得多。
綜觀他的作品,《戲偶》系列作品,表現人生百態;《昆蟲》系列包括青蛙、蜘蛛、瓢蟲、螞蟻等不同色調及構圖;《魚葉》系列則開始將樹葉與魚異化結合;《太陽》系列是一堆想像出來的蟲蟲對著太陽,另外將台灣海島變成飛魚、將美、日、中等各國國旗也化成魚身,隱喻個列強曾經企圖瓜分台灣等意象;以及《飲食文化》系列、《性鎖》系列還是《官場文化》系列、《交通標誌》系列,藝術演變歷程可謂豐富。
|
袁金塔裝置作品大都是以紙雕方式製作再組合成展出型態。(歸鴻亭攝影) |
袁金塔認為,新一代藝術創作者在水墨領域已經很難超越吳昌碩、傅抱石等名家的領域,如何創新才是藝術創作者要嘗試開拓的方向;不過這十幾二十年逐漸走向立體裝置路線,展出時則端視展場的大小,就能因地制宜的組合作品,而且每部分使用的材質大都是紙漿塑型,重量很輕易於運輸與組合,則是雖與水墨只要裝裱或製成鏡片較複雜但尚比立體金屬類創作簡單。
他的作品曾進入國際知名的佳士得與蘇富比拍賣市場,今年將從本月18日開始在法國亞維儂沃蘭博物館展出至6月9日,隨即再在坎城、巴黎巡迴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