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奧迪西舞蹈 15日中正紀念堂演出
新網記者吳思萍台北特稿
2011/10/13 下午 10:39:51 / 文化藝術
印度的傳統舞蹈,多與宗教信仰有關,舞者化身神祇或演繹民生百態,舞蹈特別重視腰與臀的擺動,現今用於節日慶典與宗教儀式的演出,想看道地印度舞蹈的民眾不用跑到印度,印度的Srjan奧迪西舞蹈團將來台公演,10月15日於中正紀念堂演講廳演出。
|
印度奧迪西舞蹈有千變萬化的手勢和臉部表情。(歸鴻亭攝影) |
奧迪西(Odissi)舞蹈的特色延續宗廟舞蹈的的傳統,典雅莊重,以高難度的三彎道由頭部、腰部、臀部呈現S型的曲線,這次表演曲目帶來牧羊女之歌,曲風浪漫,還有特別為台灣民眾編的全新舞蹈,讓觀眾能欣賞傳承千年的宗教、人文、詩歌、音樂、舞蹈。
奧迪西舞蹈於千年前發源於東印度奧里薩邦(Orissa),但隨時代變遷而沒落,二十世紀,後人依太陽神廟的古老雕刻復興奧迪西舞蹈,舞者身著手工縫製的精美服飾,金銀線交錯,頭上戴著花圈頭飾,再加上千變萬化的手勢和臉部表情,細緻傳達印度神話中的喜怒哀樂。
Srjan奧迪西舞蹈團由已故復興宗師Kelucharan Mohapatra創立,他的金字招牌吸引多國學子前往學習,其中日籍的安延佳珠子習舞返國表演在日本大放異彩,2009年訪台演出,上千人座位爆滿。
|
Srjan奧迪西舞蹈團演練奧迪西舞蹈姿勢。(歸鴻亭攝影) |
這次訪台的舞碼由Srjan團長所編,連團長舞碼內容包括印度兩大史詩之一《羅摩衍那》最感人肺腑的一段故事,述說金翅鳥王奮力救主角王子之妻,不幸被魔王重傷,奄奄一息,王子為了感謝金翅鳥王,賜他自輪迴中解脫;而印度詩歌《牧神讚歌》中,維護之神毗濕奴為了拯救世界、人類與諸神,十次轉生動物或人類,降臨凡間,解救世人。
另外,更有創新融合東印奧迪西舞、南印卡那提克音樂,及印度第2大宗教穆斯林信仰,試圖以舞台表演,連結穆斯林與印度最大教印度教的相互認同,讓歷史上紛爭不斷的宗教分歧,能夠和平共處。
印度國家級Srjan奧迪西舞團率領成員10人訪台參加印度文化節,10月16日下午在台中屯區藝文中心、晚上在高雄統一夢時代演出,民眾可自由進場,10月18日在新北市汐止夢想藝文中心進行社區活動,10月19日在台北藝術大學進行校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