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裡的三井倉庫 探訪日治時期山林記憶
新網記者黃思維台北特稿
2019/8/1 下午 08:15:47 / 文化藝術
日本殖民時期扮演重要山林開發運輸節點角色的三井倉庫,即日起推出「山林記憶-編織之島」特展,展期將至12月31日止。除了梳理台灣島上不同時期山林治理與資源演變脈絡,也介紹了不同時期的貿易發展與原住民之間的文化交織。期待透過不同觀點,讓民眾更理解當代島嶼發展歷程線索。
|
文化局副局長陳譽馨致詞。(黃思維攝影) |
台北歷史建築三井倉庫去(2018)年底修復後,以「記憶倉庫」為核心重新亮相。原本是日治時期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的倉庫,當時三井集團與日本政府簽訂土地租賃,開採台灣山林資源,包含樟腦、木材與茶園的開闢與經營,其中以樟腦為貿易重點,後續更發展出「日東紅茶」行銷全世界。這段歷史也牽動了台灣北部原住民的發展與聚落遷徙,而相關產業所衍生的運輸與經濟活動,對台灣整體貿易發展影響甚鉅。
|
記者會與會貴賓合影留念。(黃思維攝影) |
文化局副局長陳譽馨表示,此展為三井倉庫第2檔特展,也是今(2019)年度新推出的展覽。展覽內容回歸這一棟歷史建物本身,就以三井倉庫在運輸節點的背景,爬梳山林治理開發的脈絡。特別的是,特展焦點以「隘勇線」作為核心,於展場中央設計北台灣等高線大模型,說明隘勇線推進的過程,另採用台灣杉為綿延的山陵線展牆,讓參訪者踏進展場就有撲鼻的杉木香。透過此一件歷史建物當時的地位,見證日治時期的農、林、貿易發展。同時,2樓展場上方的編織作品,也象徵著不同文化交會下所產生的不同故事;也希望展覽的最後,拉回泰雅族用敬畏山林的態度關照大地,永續山林的部分帶來反思。
|
策展人吳思儒導覽整場展覽。(黃思維攝影) |
泰雅族耆老宋國用老師則說,很高興能有這次的機會對泰雅族各支系進行訪談,並且用原住民的角度訴說當時的歷史故事。每一個訪談的機會都是以慎重的態度執行,為當時的歷史狀況盡可能的完整紀錄。透過與原住民訪談的過程中,增加另一種故事角度,呈現多元的歷史視角。
策展人吳思儒指出,本次展覽的呈現著實不易。相關的歷史資訊龐大且複雜,不易梳理;因此,我們試圖用空間定位去梳理整個歷史脈絡。本次展覽所談論的不僅是三井集團,也帶到整個山林開發史。希望提供正確的線索供參展人更快速的了解當時歷史情況。我們以嚴肅的態度呈現出當時的山林開發史,並且反思山林開發中原住民所遭遇的情境,做一個整理、梳理,讓大家有機會去了解這樣的歷史脈絡。副標的「編織之島」是希望說在這個過程中間,有不同的文化進入、有不同資源使用方式,在台灣交融這麼多年之後,是否能有一個更永續未來的思考。
|
泰雅族耆老宋國用老師講解展場模型。(黃思維攝影) |
本次展場有許多可以與民眾互動的巧思,讓參展者可以藉由展場內的文獻史料、圖片、動畫、模型等一窺不同時期的山林記憶;轉蛋機能夠讓民眾直接透過隨機的獲得與山林記憶有關的故事,並依線在閱讀區找到故事全文。同時,文化局也特別規劃系列教育推廣活動,邀請自然資源、山林歷史記憶與原住民領域等專家學者分享相關研究與發現,希望透過交流產生多元觀點的對話。展期將至12月31日,建議有興趣民眾前往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