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美食簋街夜遊 對比近半世紀滄海桑田庶民生活史
新網記者麻念台北京特稿
2019/8/2 下午 11:42:12 / 美饌饕餮
到北京沒有十趟也有八趟,每次停留五天八天的,現在來已經沒有當年一到沒去過的地方,就興沖沖擺下行囊急著到處參觀遊覽,當然溜達的有幻想當皇帝的故宮、奉天祈福的天壇,緬懷明朝的十三陵,準備幹硬漢的長城通通去過,這次來就沒有那種衝勁想到處闖。
|
從東直門進入簋街入口的城市LOGO。(歸鴻亭攝影) |
幹完正事閒來無事,經過雍和宮已近黃昏,發現北京美食街就在眼前,這段在東直門內大街俗稱簋街的知名小吃街,過去來北京對我這不擅美食也不飲酒的非饕餮者是沒有甚麼吸引力的,不過既然經過也已經飢腸轆轆,逛逛覓食無妨。
|
簋街最大短短1公里有10家大店面的簋街仔仔小龍蝦餐廳總店。(歸鴻亭攝影) |
這條正好夾在地鐵4號線北新橋站與2號環線東直門站之間,短短約1公里左右的沿路兩旁從上一世紀八零年代改革開放初期起開始的美食聚落,比起台北幾個饒河街、華西街、士林、師大等夜市,最大的不同是在攘往熙來車流如潮大馬路兩側,有柵欄分隔雖然安全卻少了那種摩肩擦踵的興味,而霓虹燈閃爍耀眼,最特別是人行道上許多小板凳成行成排坐滿了人,卻都在聊天喝飲料甚至嗑瓜子。
|
同樣火紅的胡大飯館門前做麵等著入席消費的饕客。(歸鴻亭攝影) |
一問之下原來眼前那最大門面的兩家簋街仔仔與胡大,幾乎都是慕名前來的食客,等進進場消費填五臟廟的隨便一家都百來人以上,不像台北鼎泰豐想吃雖然同樣要排隊,只能在信義路邊站著等,這裡則是抽著號碼牌,可以坐在紅磚人行道寬得可以排好幾排店前凳子上等待或根本先去再逛幾圈,反正要輪到進場時網路APP就會提醒。
|
露天座席同樣坐無虛席享受庶民化美食。(歸鴻亭攝影) |
先從頭走到尾,才發現光簋街仔仔就從總店到分店加加竟有10家,胡大也有好幾家,每家門面都超大超氣派,若是扣除這兩大系統,剩下單間能有這種排場根本沒幾家了,顯然北京最有名的小吃街早已經成為餐飲托辣斯的天下。打開手機查一下,果然光簋街仔仔就已經在徵加盟店,一線城市包括加盟房租水電、裝修設備、進貨材料與人事成本高達合新台幣差不多500萬,就算如遠在甘肅蘭州這種三線城市都要價近300萬,但是宣傳年淨利可以高達約新台幣3至4百萬元。
|
一家名為辣莊的餐廳還有穿著廚師裝但卻是在雜耍表演。(歸鴻亭攝影) |
這裡整條街幾乎都在賣麻辣小龍蝦、饞嘴牛蛙與重慶烤魚,而最火紅就是顧名思義又麻又辣的小龍蝦,整條簋街看來似乎就靠這樣單一產品賣得嚇嚇叫,進場發現每隻蝦叫價5塊至10塊不等,再點幾樣小菜加上解辣飲料,人均消費約摸百元人民幣上下,不算挺貴,但與臺灣海產店都是活體海鮮在水缸裡任人挑選,此地就只能看著菜單的照片決定,新不新鮮看來要憑店家良心,不過以如此巨量的翻桌率,應該來不及等蝦子不新鮮就得上桌啦。
|
這條其實名為東直門內大街的簋街入夜美麗的景象。(歸鴻亭攝影) |
回想大陸剛剛開放那些年,帶朋友到江蘇蘇州觀前街吃火鍋,端上來竟是幼兒時那種白鐵洗澡盆,雖然粗糙但份量大得嚇人,消費比當時臺灣便宜幾十倍,大快朵頤毫不在乎,去西北從蘭州火車站前大卡車上成堆的碩大哈密瓜1個1塊錢,到新疆敦煌小販推著單車叫賣同樣好大整串無籽葡萄,2串也同樣1塊錢,吃到走不動,現在中國富強起來,台灣來的庶民消費能力真搞不好比當地人差。
|
許多門前擺著小板凳讓袋袋用餐民眾歇息聊天。(歸鴻亭攝影) |
單槍匹馬沒有可以話家常打屁對象,很快吃飽喝足離開這個已經通霄24小時營業的美食街,在地鐵出入口見不到當年路邊下象棋老人以及在旁觀棋必語的一堆棋迷,卻是許多各別自顧自划著手機的年輕男女,想想早年到北京,連王府井街都都只是石板路,傍晚兩旁僅有幾家國營店家賣點乾糧雜貨,服務員不論男女清一色列寧裝,從人民公社之後遺留的就是冷冷冰冰中規中矩的樣貌,與現今道路寬闊商業繁盛,老百姓穿著花花綠綠有說有笑的狀況,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
下色下的簋街。(歸鴻亭攝影) |
短短的簋街美食之旅,雖然只是一處大城市裡極小的街區定點,恐怕也只有曾經大陸一開放就迫不及待進入接觸錦繡山河人文歷史那會兒卻覺得落後異常,至今短短3、40年翻轉蛻變得天壤之別另一世界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