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香港週 推出徐訏同名小說"鬼戀"華語室內歌劇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9/8/12 下午 06:24:02 / 文化藝術
歌劇搞鬼毫不出奇,歌劇院閙鬼早已成為《歌聲魅影》小說、電影及音樂劇的題材,世界聞名。古今中外的戲棚、舞台、劇院而至電影院,常演神、魔、鬼、妖的故事,這次2019 香港週室內歌劇《鬼戀》以鬼與人的情愛糾葛故事為主題,以第一人稱講述一位男子「人」與一位自稱是「鬼」的女子相遇相知,之後無奈分別的悲傷故事。
|
2019 香港週室內歌劇《鬼戀》男主角柯大衛與女主角莫子慧。(歸鴻亭攝影) |
華意堂製作人蕭穎心表示,《鬼戀》以倒敘的方法寫成,「人」在那段以悲傷作結的戀愛故事發生之後的10年,忽地回憶起當年的自己如何在某個上海冬夜的街頭,路遇一位女「鬼」,被她的美麗與神秘吸引,進而追求她,希望與她相戀,卻被一次次拒絕。
由華人文學家徐訏的短篇小說《鬼戀》於1937年發表,曾3度被搬上電影大銀幕,最知名的是1996年陳逸飛導演的《人約黃昏》,由香港影帝梁家輝主演。2014年亦由上海現代人劇社改編成同名話劇。室內歌劇《鬼戀》2018年1月在香港大會堂首演,由劇作家意珩重新把故事進行編創,搬上歌劇舞台。
室內歌劇《鬼戀》的製作源由,是因監製華意堂早前策劃「余光中詩歌音樂 會」,因而萌生了編創演繹名家著作的念頭,最終選定徐訏小說《鬼戀》,通過編劇意珩將原作的內容層次提升,濃縮成精華的劇情發展,成為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
|
自左至右為聲樂指導曾華琛、莫子慧、陳慶恩與柯大衛。(歸鴻亭攝影) |
此作是繼《蕭紅》之後,香港作曲家陳慶恩與才女編劇家意珩的第2度原創歌劇合作,探索音樂與華語文學作品互動的新境界,也是聯手為華語歌劇開啟一個新的里程碑。陳慶恩的創作以糅合中西特色見稱,《鬼戀》的背景同樣為中西文化兼容並蓄的上海,他的音樂創作為此劇增添了強烈的風格色彩;而編劇家意珩以月光為敘事者角度,以月的型態暗示劇情發展,與陳慶恩的音樂融合去烘托整體氣氛,使舞台效果更令人難忘。
陳慶恩指出,中文的歌劇,在形、聲、韻上面需要特別的重視,以防讓人家聽不懂要表達的意思,所以在創作音樂之前,會在歌詞上面多加著墨,把普通話的抑揚頓挫及形聲,每一句都特別標示出來提供做音樂創作的參考,這次使用的樂器也會對應角色的形象,例如女主角「鬼」用巴松管及日本笙來做音樂與人物的對應,男主角「人」則用長笛、小提琴來對應,希望可以在音樂與戲劇角色上面也有形象上面更明確的連結。
曾被日本權威雜誌《文藝春秋》譽為「當今108位最具潛質並能代表日本未來的年輕才俊之一」的導演菅尾友,自18歲便開始執導歌劇,為歐洲當今炙手可熱的歌劇導演,現時擔任東京新國立劇場以及柏林喜歌劇院的製作人,監製當代歌劇的經驗亦很豐富。這次《鬼戀》與日本籍導演合作,是陳慶恩這一系列華語原創歌劇第一次由歌劇導演執導。他說,可以跟專業的歌劇導演合作,是本次促使合作《鬼戀》室內歌劇的重要契機,導演與創作者共同激盪借由音樂、服飾、佈景及燈光等不同媒介各自營造的氣氛,聚攏起來相當契合,與打造原著中呈現的那種清絕淒豔的味道,亦無違和。
|
《鬼戀》以鬼與人的情愛糾葛故事為主題,以第一人稱講述一位男子「人」與一位自稱是「鬼」的女子相遇相知,之後無奈分別的悲傷故事。(歸鴻亭攝影) |
2014 年法國史維特拉諾夫際指揮比賽榮獲指揮大獎的廖國敏與兩位在古典音樂界擁有多年歌劇演出經驗的聲樂家柯大衛及黃日珩,將偕同年輕女高音莫子慧演出人、鬼及月光的角色。男高音柯大衛提到,在這個歌劇之中他3分之2的時間之中都在飾演酒鬼的角色,雖在半醉半清醒的狀態,但他還是要帶出情愛中小愛化成大愛之過程,帶領大家在《鬼戀》室內歌劇中,看見人與鬼,情與愛在過去與當下的邂逅。女高音莫子慧是本次新加入的演出成員,在演出前他進行了許多的準備工作,包含了閱讀原著小說、演出腳本、另外也參考了電影來豐富對於角色上的想像,希望可以透過不同的理解來揣摩一位失去人生希望的如同行屍走肉的「女鬼」, 詮釋複雜的心理變化,他也試著去運用聲音來展現多樣的音色變化來與角色及不同情境的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