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導向數位創新"STEM+A" 公版軟硬體發表
新網記者黃思維台北特稿
2019/9/2 下午 04:48:52 / 教育學程
為推動數位自造教育,教育部委託高雄師範大學教授林鴻銘統籌辦理「STEM+A課程導向數位自造教育扎根計畫」。透過「恆星X行星X衛星」分層合作的概念,在全國設置近200個基地,開發8歲至88歲都可使用的公版軟體和3,694套公版教具,提供中小學使用,培養學生動手做的能力。
|
教育部次長范巽綠說明此計畫的前因後果與推動。(黃思維攝影) |
教育部推動「自造教育」計畫,強調動手做與思考創新能力。今(2)日舉行自造教育2.0版「STEM+A課程導向數位自造教育扎根計畫」第1年成果發表會,除了發表8套可供教師運用的軟、硬體教具,同時涵括程式語言、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人等新興科技教育;讓數位科技的教育確實落實在全台各地。
教育部次長范巽綠表示,手做時代已來臨,將數位自造教育發展成正式課程及公版教具,對於第一線教學現場有很大的助益。目前全國共成立20個行星基地、173個衛星基地,各行星和衛星又整合成18個區域基地小聯盟,進行數位課程的開發以及教師的研習活動。
|
計畫主持人林鴻銘講解"STEM+A"理念與介紹其帶來之效果。(黃思維攝影) |
范巽綠指出,透過數位自造教育計畫,已開發出3694套公版教具。自108學年開始,可導入新課綱的課程教學,初期以大學端編撰的公版教材為主,之後透過學期中共備研習,轉化為學生端的教學流程和教材後,預計到年底能產生72門以數位製造教育融入各學科領域的微課程。
計畫主持人林鴻銘指出,為了數位自造教育永續發展,恆星基地負責提供教師輔導與支持,行星基地負責招募學校加盟,並辦理教師研習,鄰近地區的行星基地並帶領衛星基地組成區域基地小聯盟,讓教師共同討論教學和教具。
|
國小學生示範"STEM+A"操作與執行,表述其作品的設計用意。(黃思維攝影) |
林鴻銘表示,「STEM+A課程導向數位自造教育扎根計畫」用Maker精神將教具做出來。雖然很多軟硬體可以買商業版本,但艱澀的程式語言,未必適合作為中小學的入門教材。因此,高師大團隊開發可供學校免費使用的「NKNUBLOCK公版軟體」和「4060系列硬體教具」,讓師生可搭配軟、硬體進行延伸應用;而且材料好取得也不需花費太高,1個平均70元的費用就可以透過師生的創意發揮設計出自己的教具。目前開發出3694套公版教具,花費大約200萬元,可使用1學期至1學年;就開發研究來說,屬經濟實惠。
NKNUBLOCK是一個公版軟體,能延伸到高中職的程式教學,首重培養學生運算思維及積木程式能力,模擬多樣情境微課程,讓學生融入「創意智慧生活」的實務應用;4060則是一個公版電路板,這些教具涵括程式語言、運算思維教育與AI人工智慧等創新自製教具,可延伸至機器人、大數據、物聯網、智慧居家、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教育。
|
"STEM+A課程導向數位自造教育扎根計畫"記者會所有參與校方代表與計畫重要負責人員合影留念。(黃思維攝影) |
加盟為恆星基地之一的廣達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徐繪珈指出,4060這教具可貴處,就是非資訊領域的老師,經過培訓後都能很快上手,這是相當令人振奮的成果;讓小學生從枯燥的程式學習轉為具體的實作教育,讓孩子對程式教育產生興趣,在這個過程中也累積、延伸出許多不同的教案,同時持續創新,展現出想像力就是超能力的無價創意。今(2019)年也將持續培育150位老師,將受惠2,100名學生。
成果發表會現場展示創新教具,分別為NKNUBLOCK軟體公版教具、國小及國中硬體公版教具、高中職學科融入教具、AI人工智慧教具等。如,透過電動車教具平台,透過設計實作避障、循跡、迷宮等方式,培養邏輯數控、進階運算思維及程式設計能力;可將物聯網介面功能應用在「智慧居家」及「智慧溫室」等學科融入教學。全國共有79所中小學、138位教師提出申請,目前已提供3694套公版教具,預計將有1萬6,558名學生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