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重現蜀地詩文風華 江明賢見"古柏行"碑有感
新網記者麻念台四川成都特稿
2019/9/10 下午 11:49:17 / 寰宇遊蹤
從小讀杜甫的詩作,充滿社會寫實風格的印象在朗朗上口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在畫家江明賢心裡,恐怕不是走進詩歌而是幻化一幅幅畫作。
|
水墨畫家江明賢在杜甫草堂碑林見《古柏行》極有感觸。(歸鴻亭攝影) |
走進這次江明賢即將首次在四川的個展場地杜甫草堂,是一千兩百多年前杜工部為避「安史之亂」流寓成都時居住近4年的住所,應該是江明賢一生中最接近這位唐朝詩聖的時刻,從正門進入時,兩側木柱上清代詩人顧復初「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蟠虎臥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楹聯,似乎讓所有遊客從21世紀穿過時空迴廊彈指之間回到7世紀,陪同少陵野老入蜀,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築茅屋而居的這處草堂。
|
杜甫草堂中庭杜甫坐姿雕像神韻栩栩如生,左為江明賢,右為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白適銘。(歸鴻亭攝影) |
進入草堂一處滿是林木的大雅堂前廣場,杜甫坐姿雕像神韻栩栩如生,所坐石頭上刻著草書「無邊落木蕭蕭下,不見長江滾滾來」,步入大雅堂則見巨幅彩釉鑲嵌磨漆壁畫下陳列屈原、陶淵明、陳子昂、王維、李白、白居易、李商隱、蘇軾、黃庭堅、陸游、李清照、辛棄疾共12座歷代著名詩人雕像,每尊都姿態各異,正好展現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史來伴隨杜甫一生的寫照。
|
江明賢觀看李白詩中「太瘦生」的杜甫像。(歸鴻亭攝影) |
在杜甫逃難抵達成都那些年算是詩作極豐時期,自古至今許多經歷過逆境才能創作出不朽的作品;在草堂的幾處杜甫雕像或畫像,大都是如李白《戲贈杜甫》描述其人「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在千餘年前沒有攝影技術的時代,後人僅憑想像模擬前人形象,卻有幾許模糊之美,姑不論這位知名古人實際是胖是瘦,從江明賢在杜甫像前的觀望,或許日後創作出的杜甫草堂裡杜子美流離蜀地亦當是瘦骨嶙峋一老者也。
|
杜甫一生創作千餘首詩作,江明賢在巨石刻有「杜甫千詩碑」前留影。(歸鴻亭攝影) |
走在草堂園區,有杜詩書法木刻廊展現的都是名家書寫的杜甫詩句書法,園林則發現不少台灣不曾見過的金桂,與台灣常見開白花的灌木丹桂、四季桂比較,此刻卻正是中秋前後滿樹開滿金黃花朵的小喬木,行過浣花溪公園花徑但見一巨石刻有「杜甫千詩碑」,沿路就見自小就背誦的許多詩句,「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等,江明賢則特別指著一首《古柏行》中「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慨歎杜甫這首比興體作品句句寫柏但行行喻人,表現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
|
江明賢參觀草堂裡的唐代亭台遺址。(歸鴻亭攝影) |
繞過碑群進入位於草堂東北面的一座唐代亭台遺址展覽館,館長劉洪說明資料顯示2001年底在草堂內發掘出大面積的唐代生活遺址和一批唐代文物,依稀可以窺見那個年代民居生活樣貌,似乎家家都有一口井,使用陶製器皿;發掘的內容豐富杜甫草堂的歷史文化內涵,印證杜甫當年對居住環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寫,證實杜甫草堂在原址上代代因襲重建的史實,澄清古今草堂位置之爭,增加杜甫草堂的歷史地位。
|
杜甫草堂前自左至右為中國藝術家協會理事長麻念台、江明賢、江劉潔峰、白適銘與中華瀚維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陳春霖。(歸鴻亭攝影) |
天府之國山川秀麗風景迷人,杜甫在茅屋寫出240餘首詩作,在其畢生1千4百多首詩占約2成,算是他在比較安定的蜀地生活創作豐碩時期,而此處成為一塊文學聖地,以江明賢近30年遊走大陸,以墨彩作畫數百幅,作為首位登陸辦展的臺灣本土畫家,此次以極高規格受邀前來四川展出,雖然只有短暫幾天參訪行程,僅能走馬看花似體會巴蜀風貌,在淺遊以悠閒著稱於世的歷史文化名城成都後,相信他返回台灣後,必會繼續勤於將此地印象畫作畫境,沒有240幅也該有2、30幅值得品味的好作品。
|
杜甫草堂博物館館長館長劉洪(立者)以四川美食招待晚宴,滿桌麻辣料理美食。(歸鴻亭攝影) |
杜甫草堂原占地1畝,歷史上的杜甫草堂在杜甫離任成都之後就已經不復存在,五代前蜀時期詩人韋莊尋得草堂舊址,在此重建茅屋才再現於世間,明清兩次修葺擴建,近代成立草堂博物館共為300畝,目前占地已達800餘畝,參觀結束主人劉洪邀至寬窄巷一處餐廳用餐,招待四川麻辣風味美味,而這寬窄巷是成都的一處老街區,原是清代康熙年間平定準喀爾之亂後留守成都千餘兵丁的駐地,2003年經過當地政府的重新改造,成為了一條明清風格的商業街,頗似上海田子坊、北京南鑼鼓巷的調調,主要由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3條平行的巷子所組成,可惜只是匆匆吃頓每道菜都紅辣椒顯眼的食物,卻沒時間好好逛逛這值得細細體會的文創區,留待日後再訪列為參觀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