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藝穗節新生代創作者5檔作品挑戰"即刻重演"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9/11/5 下午 08:33:35 / 文化藝術
為讓新生代藝術家們的創意能被更多人看見,臺北藝穗節第2年推出「即刻重演」計畫,邀請5組年度獲得藝穗大獎的表演團隊,於11月7日至11月10日在水源劇場及剝皮寮歷史街區重新搬演得獎之作,包括巧克力與玫瑰工作室《拆除中:河床、樹、菩薩與撿骨師》、艾瑪聖石《play games》、莊博翔製作《We are not human at all.》、迷內《臺彎》及蘇品文《少女須知》(中)。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王孟超說明「即刻重演」計畫意義。(歸鴻亭攝影)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王孟超表示,今年臺北藝穗節131組團隊中,共計22組團隊獲得由永真文教基金會贊助的獎項,「即刻重演」計畫是在得獎名單公布後48小時內,與所有得獎者討論,最終決定參演團隊為永真藝穗獎、永真明日之星獎、藝穗原創精神獎及最佳創意獎等5組。「即刻重演」計畫的一大考驗是參與團隊則必須在不到2個月的準備時間內,在不同空間呈現同一作品,為了順利轉化節目,臺北藝穗節從旁協助,幫助年輕創作者挑戰升級。
王孟超指出,透過即刻重演機制,讓臺北藝穗節年輕創作者的創意可以再次被看見,不只是一次的演出而已。另外,可以由於藝穗節的演出空間多是非典型場域,如何在短暫的籌備期間內將作品搬演至其它空間,考驗年輕創作者的應變與創造力,所以即刻重演的意義不只是多一個新的舞台,也意味我們的觀眾有機會看見更多類型和面向的藝術呈現,看見新一代的創造力。
|
「艾瑪聖石」《Play Games》。(歸鴻亭攝影) |
臺北藝穗節是新生代創作的實驗平台,今年藝穗節即刻重演團隊都十分關注社會現況,年輕藝術家從自身、周遭環境等出發,聚焦女性主義、酷兒、家暴、南鐵東移等多元議題,並以舞蹈、戲劇或跨領域的進行創作及演出。
來自臺南的巧克力與玫瑰工作室,以《拆除中:樹、黃絲帶、菩薩與撿骨師》獲得最大獎項永真藝穗獎,作品是紀錄南鐵地下化過程的一系列藝術行動。創作過程中進入南鐵地下化的拆除現場,透過實地的走讀、書寫與訪問過程,與臺南在地藝術家進行共同創作,陸續產出包括錄像、攝影、舞蹈、行為、戲劇等跨域式作品,企圖還原正被拆卸中城市的「集體記憶」,也將臺南的行動能量轉換為對於記憶文化資產的思考,連結每個「個人」處在不同城市、地域、背景下的各種「拆除」。
|
「莊博翔製作」舞蹈作品《We are not human at all. 》。(歸鴻亭攝影) |
「艾瑪聖石」由來自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學生所組成,以《Play Games》獲得藝穗明日之星獎,這是改編劇作家蕭博勻獲得第12屆臺北文學獎劇本組優選的作品。透過戲劇的形式,以受害者、加害人、旁觀者三種不同的視角來看待家暴事件。創作動機是導演歐陽劭祈聽聞朋友真實的家暴經歷,因緣際會下開始創作這部作品。歐陽劭祈表示,因應即刻重演,從思劇場換到剝皮寮演出,所以舞臺設計會做較大的改變,表演的形式風格也會有所調整;透過此作品,除了思考家暴,希望能喚醒大眾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懷,減少家庭社會悲劇的發生。
編舞家暨舞者的蘇品文,帶來舞蹈作品《少女須知》(中),創作靈感來源於一本同名書籍,是女性主義獨角系列的第二作,以「如何安排約會」系列篇章作為發想,讓劇場成為約會地點,邀請觀眾進行一場不以結婚為前提的盲目約會(Blind Date)。蘇品文表示,靈感來自於某次在搭捷運時看到一個盲人需要幫助,但他身旁的人卻不知道如何協助,除去視覺後,很重要的感官是觸覺,因長年研究觸覺,因此用「盲」做為約會主題。
《臺彎》為「迷內」的作品,作品名稱的彎是彎曲的彎,企圖想像、創造一個不同於現在、非異性戀的、酷兒的、有趣的、新的臺灣意象。《臺彎》為跨領域的實驗性表演,以酷兒存在為主軸,涉足臺灣民俗宗教文化、性別認同、婚姻平權與異性戀霸權等議題。作品以「家」這個社會場域作為肢解與重構習俗的再現基地,透過想像一個新的酷兒化的生命軌跡,從死、生、婚再至死的循環,將酷兒融入各種歲時祭儀,探索儀式劇場的莊嚴及酷兒的生存。
|
「即刻重演」計畫宣傳合影。(歸鴻亭攝影) |
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創作研究所的莊博翔,則帶來舞蹈作品《We are not human at all. 》,以溫度為題,思考人與萬物的不同。作品由九位舞者演出,在群舞和獨舞之間轉換,以精準的身體控制,揉合街舞與當代舞技巧,以非人的形象,透過體溫探索「人」是什麼。莊博翔表示,舞作原本在紀州庵文學森林大廣間演出,這次換到水源劇場演出,需要處理臺上空間的樣貌,如何讓觀眾覺得這不是個劇場,會是一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