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臺日音樂文化交流 臺灣旅日音樂人手稿文物展出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9/11/11 下午 08:17:12 / 文化藝術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今(11)日起推出「音樂憶像 — 臺灣旅日音樂人手稿文物特展」及相關系列活動,本次展覽以日治時期臺灣音樂受日本文化影響的議題進行發想,透過臺灣音樂史料脈絡的爬梳、臺灣旅日音樂人手稿、文物及音樂的展示,以及臺灣族群音樂的介紹,並結合當代科技及創意設計的運用,具體呈現臺灣多元音樂文化的特色。除了在臺灣展覽外,也將於2020年3月移師日本東京展出,藉由臺灣音樂及歌謠的經典喚起大家對於這片土地的記憶,並期許透過臺日交流,為臺灣音樂的發展帶來新的里程碑。
|
「音樂憶像 — 臺灣旅日音樂人手稿文物特展」展出鋼琴家藤田梓首次在台北國際學舍音樂會節目單,自左至右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濟民、臺灣音樂館館主任翁誌聰、藤田梓與文化部次長蕭宗煌。(歸鴻亭攝影) |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表示,臺灣早期缺乏正規的學校音樂教育,直到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的苗栗客家少年張福興,在1906年獲得推薦保送進入日本東京音樂學校就讀,畢業後返臺回到總督府國語學校任教,是臺灣第一位接受西式音樂教育的音樂家。1922年春,張福興受臺灣教育會派遣,曾前往日月潭水社採集原住民的傳統音樂,日後整理成《水社化蕃之歌》一書,成為臺灣人從事原住民音樂採集最早的紀錄。
|
在臺灣展覽外,也將移師日本東京展出。(歸鴻亭攝影) |
在1920年以後,許多音樂人開始前往日本學習音樂,開啟了一波波赴日深造的風潮,包括江文也、郭芝苑、陳泗治、呂泉生、林氏好、蕭泰然、申學庸,又或是鄧雨賢、許石、楊三郎、吳晉淮、紀利男等人。另外臺灣第一位登上日本東京寶塚劇場舞台的林沖;在日本歌壇享負盛名的鄧麗君;以及1960年來臺後,致力於音樂教育、鋼琴表演藝術推廣,於今年歸化國籍取得我國身份證的藤田梓等,這些活躍於日治時期至戰後的音樂人前輩,開啟臺灣音樂史輝煌的一頁。蕭宗煌表示,文化部在部長鄭麗君上任後,致力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政策,文化部將會持續支持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進行建構完整臺灣音樂史,讓臺灣音樂文化永續傳承。
|
「音樂憶像 — 臺灣旅日音樂人手稿文物特展」今日開展。(歸鴻亭攝影) |
傳藝中心主任陳濟民指出,本次展覽以日治時期臺灣音樂的議題進行發想,具體呈現臺灣多元音樂文化的特色。如鄧雨賢、許石、楊三郎等人,留下許多傳唱一世紀的經典歌謠,亦為臺灣流行音樂帶來極大的影響,即便今日,包括〈望春風〉、〈雨夜花〉等名曲,仍有許多歌手重新詮釋,甚至連日本知名的音樂人一青窕、夏川里美,寶塚樂團來臺演出,也多次演唱這些曲目。難能可貴的是,展覽中除了可以看到旅日音樂人辛苦的學習歷程外,也見到他們惺惺相惜、相互扶持的一面。
|
「音樂憶像 — 臺灣旅日音樂人手稿文物特展」大合照。(歸鴻亭攝影) |
這次展覽臺灣音樂館不僅著重臺灣音樂史料的回顧,更著力於兩國的交流成果,展場中間區域打造一間日式風的音樂人書房,讓觀展民眾除了眼觀、耳聽外,亦能在此處靜心閱讀這些音樂人的相關作品,沉浸於當年音樂百花綻放的美好氛圍。
臺灣展期自即日起至2020年1月22日於臺灣音樂館3樓特展室展出,相關活動講座內容可參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藝文報名活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