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會議 勉發揮創意因應潮流開創文創產業
新網記者王汝聰桃園特稿
2011/10/22 下午 05:39:05 / 經史子集
「文化─創意─產業─經濟產值」,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主任沈中元昨天在新北市客家文化會議中,以「客家文化創意產業之創新思考」為題發表演講。他以高中時期帶同學至花蓮市公正街吃小籠包的故事為例,鼓勵與會人士將客家傳統文化轉化為庶民時尚文化,從食衣住行方面讓大眾親近客家文化。
|
新北市客家事務局昨天在三峽客家文化園區舉辦客家文化會議,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主任沈中元教授鼓勵與會聽眾因應全球化潮流、發揮創意開創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王汝聰攝影) |
沈中元表示,他高中時就讀師大附中393班,暑假時有8位同學到花蓮找他玩,他就帶同學到花蓮市公正街吃有名的小籠包。
他說,當時和同學9人點了9籠小籠包,他發現每籠小籠包居然只有9個包子,立即以在地學子向老闆交涉,要老闆不可以「欺負外地人」;讓他意外的是,老闆不慌不忙,拿了夾子就自各籠小籠包中,各自減去一個小籠包。老闆向他及同學解釋說,每籠小籠包只有8個,「多了一個」。
沈中元舉這個例子挑戰與會聽眾的慣性思考。他反問聽眾:一籠小籠包該有多少個包子??
與會人士紛紛回答不同的數目。沈中元正色表示,文化創意產業的特色就是:你是老闆,你說籠中該有幾個包子,就是幾個包子。要從傳統的客家文化中開創出嶄新的文化創意產業,經營者有權自行想像、自行詮釋。
沈中元補充表示,隨著時代的進步,往昔屬於有錢有閒貴族階級人士才能親近的文化,目前已日益成為庶民可以追求的時尚文化。只要觀察目前各家電視台紛紛推出美食節目,就知道庶民文化追求的時尚,會先在人們的食、衣、住、行、育、樂上呈現。
他舉各縣市政府經常舉辦的客家美食節為例,明明客家美食就包含客家小炒、薑絲大腸等多道佳餚,但如果主辦單位只用「客家美食」四字囊括它們,就失去了文化創意產業的「黏力」。沈中元舉奧地利當地有多項產品冠上「莫札特」名義後,銷售量就會突飛猛進,就是因為簡單的「莫札特」三字,讓文化創意產業的黏力無窮、產值無窮。
沈中元還舉李敖所著《北京法源寺》及歷史學者黃仁宇所著《萬曆十五年》二書為例,前者是空間的停格,以法源寺一地發生的諸多事件為內容;後者是時間的停格,作者黃仁宇以《萬曆十五年》一書描述明朝滅亡的這一年中所發生的各個事件。他說,要開創文化創意產業,可以試著在空間或時間上停格,創造出引人入勝的內涵,才能吸引遊客不斷登門造訪。
沈中元也強調精簡二字的力量。他提及自己擔任花蓮縣文化局長任內時,曾經負責接待方勵之教授,曾經親眼看見方教授必須在三分鐘之內,描述他對花蓮的觀感。
他說,當時聽見方教授說,呼吸了花蓮的空氣,覺得花蓮是一方淨土;看了太魯閣的山水,覺得花蓮是片奇土;目睹證嚴法師的成就,覺得花蓮是片聖土;再看到慈濟志工們旺盛的生命力,更認為花蓮是片壯土。方勵之用「淨、奇、聖、壯」四字描述他對花蓮的觀感。
沈中元提出他的結論,經營文化創意產業就是要簡明扼要,以重點顯現出其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