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具足-親近臺灣傳統工藝特展" 15位人間國寶展現傳統工藝之美
新網記者麻念台高雄特稿
2020/7/22 下午 10:54:46 / 文化藝術
為傳遞我國傳統工藝之藝術價值、生活美學,以及保存者技藝特色、傳承精神,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辦理「匠心具足─親近臺灣傳統工藝特展」。
|
文化部次長李連權(左)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右)介紹「匠心具足─親近臺灣傳統工藝特展」。(歸鴻亭攝影) |
文化部次長李連權表示,臺灣的傳統工藝是我國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目前國家級的傳統工藝人間國寶,計有13項18案,本次特展就有15位國寶級藝師參與。策展人莊伯和集結了傳統工藝最精華的45位中央及地方的藝師,提供156件作品,呈現臺灣多元文化的價值。文化部將持續對於傳統匠師及藝師的人才培育及傳承,進行系統性的培育,讓珍貴的傳統工藝得以保存,希望藉此次特展,讓民眾瞭解其工藝美學之外,更希望能引領大家體會其文化價值,共同關注傳統工藝的保存與維護,使這一項無形文化資產能世世代代持續實踐與傳承。
|
「匠心具足─親近臺灣傳統工藝特展」策展人莊伯和說明,這次集結了傳統工藝最精華的45位中央及地方的藝師,提供156件作品。(歸鴻亭攝影)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施國隆指出,此次展覽以「匠心具足」為題,呈現傳統工藝保存者之精湛技藝與獨具巧心的「師藝」與「道心」具足,經由展覽及體驗活動的呈現,讓民眾「親近」工藝之美,發現生活的美學「巧藝」。本次展示作品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所登錄之傳統工藝文化資產,含括「漆藝、木雕、粧佛、竹藝、陶藝、金工、彩繪、編織、刺繡、剪黏、泥塑、玉石磚雕、偶、鼓、糊紙」等作品,面面俱到、競相展出,讓國人欣賞「道」與「器」的實用美學與藝術價值,從五感體驗的活動設計裡感受美的力量。
|
莊伯和導覽陳三火陶藝作品「聖殤」。(歸鴻亭攝影) |
「匠心具足─親近臺灣傳統工藝特展」展區分為「民生.器用」、「宗教.禮俗」、「藝術.審美」及「粧佛.傳承」四個面向,體現《文化資產保存法》所說的藝術性及反映族群或地方生活特色。另一方面,工藝起源於生活,原點在於日用與實用,例如民生日用、精神生活所需之家具、道具反映民眾的審美觀;在生命禮俗、宗教信仰上則有神佛像、祭祀禮器及建築裝飾等,從廟宇雕樑畫棟至神廳案桌、爐臺等,都富含人文敘事的忠孝節義故事、神仙傳說演義、奇幻珍禽異獸的千姿百態,展現深具臺灣特色之信仰、風俗與民間實力。
|
莊伯和強調本次展示作品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所登錄之傳統工藝文化資產。(歸鴻亭攝影) |
參與展出的國寶級藝師包括在漆藝以「高蒔繪」技法著稱的98歲王清霜;「粧佛」的施至輝,他是已故「神刀」施禮的兒子;「傳統木雕」有施鎮洋、葉經義、李秉圭、陳啟村,其中李秉圭也是「鑿花」技術的高手。竹工藝擅長「竹籐編織」的張憲平,「籃胎漆器」李榮烈;專攻交趾陶保存修復技術的林洸沂;「錫工藝」有陳萬能、「傳統建築彩繪」洪平順、「泰雅染織」尤瑪.達陸,「刺繡」劉千韶,「緙絲」黃蘭葉與「纏花」陳惠美。
|
「匠心具足─親近臺灣傳統工藝特展」啟動儀式。(歸鴻亭攝影) |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說明,該館致力文化藝術推動生命教育,並經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認證為正式會員,這次特展將透過各項教育推廣活動,邀請偏鄉學校學童參與體驗,讓傳統藝術教育向下紮根。展覽之外並邀請12位保存者與文化部重要傳統工藝傳習計畫結業藝生帶來各種技藝示範體驗課程,親手製作工藝生活小物。
|
「匠心具足─親近臺灣傳統工藝特展」大合照。(歸鴻亭攝影) |
這項傳統工藝特展」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一、二展廳辦理,展期自即日起至11月29日止。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為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成員,致力透過文化藝術推動生命教育,並經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認證為正式會員,現任館長如常法師重視偏鄉教育,本次特展將透過各項教育推廣活動,邀請偏鄉學校學童參與體驗,讓傳統藝術教育向下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