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棣親獲柯慈授權 拙劇團演出"屈辱"與社會對話
新網記者郭士榛台北特稿
2020/7/23 下午 07:29:30 / 文化藝術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作品《屈辱》將在台灣舞台獻演,導演王小棣開心展示柯慈親筆簽名的作品授權,由李小平任團長的拙劇團將柯慈小說《屈辱》改編成舞台劇,8月在華山烏梅劇院上演。李小平認為這部作品有通俗情慾,骨子裡則探討種族性別等議題,極富深度。
|
導演王小棣(右下)開心展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親筆簽名的作品授權。(郭士榛攝影) |
李小平表示,拙劇團是由他的老師王小棣所創,找他當團長,無論是責任與使命他都不能推卸,「小棣老師希望這個劇團可以作為表演的平台之外,也可以是東方與西方劇場互相探討形式融合,互相學習的機會。」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前,柯慈已經是第一位兩度獲得英國文學最高獎布克獎的作家,《屈辱》正是他獲得第2座布克獎的作品,王小棣指出,幾年前讀到這本書,非常感動,正好有機會讓這個文本成為表演課堂上的教材,也大膽把子弟兵李小平召回,一起重新溫習劇場帶來的本能與力量。
|
王小棣與他的學生李小平(左)合作柯慈作品《屈辱》。(歸鴻亭攝影) |
柯慈的創作探討人在歷史中的地位,這也是台灣首次演出柯慈的作品。王小棣說明,《屈辱》以一位大學教授的生涯困境,來刻劃南非長期種族隔離政策下不同文化間的衝擊與敵對,這是文學與戲劇共同能帶給我們難得的體驗。
《屈辱》小說中多處提及生涯困頓的大學教授與女人周旋,先是他跟女學生發生了情慾關係,之後回到南非開普敦與女兒相處,意外種族暴力事件發生在他們兩人身上,讓他不得不重新面對自我處境。劇中李小平飾演大學教授,多年未擔任演員的李小平說:「當導演久了,口條嚴謹清晰,少了台味」。
|
《屈辱》小說中多處提及生涯困頓的大學教授與女人周旋的內容。(歸鴻亭攝影) |
李小平原本受邀在兩岸導戲,但因受到疫情影響,許多導演邀約遭停演或延期,他表示自己趁機會在台灣修行,「拿到這本小說功課,我幾乎是一頭就栽進去,那裡面要探討的議題實在是太過豐富,小說用文字描述的深層感受,如何藉由戲劇表現出來,是這次演出的關鍵。」
王小棣表示,這次演出計畫起於Studio Q表演教室備受好評的成人表演興趣班,學員來自不同領域,有大學生、社會新鮮人、公務員、空服員、警察、室內設計師等等,透過學習表演探索自我。
這次演出2場內容截然不同,第一天8月19日「表演 × 性別 × 族群 演出暨專題講座」中可以看見跨界表演班學員的實驗性探索,以《屈辱》作文本延伸,講述台灣本土相關事件,並邀請社會學家范雲與女性主義作家張小虹演講。
|
《屈辱》將在華山烏梅劇院上演。(郭士榛攝影) |
第二天8月20日「表演 × 文學 讀劇演出」則是演出小說重要故事場景,邀請李小平、林子熙、葉辰莛與知名劇場工作者陳怡彤同台演出,呈現文學與戲劇的交互對話。原本要參與的小說家駱以軍因病無法合作,會另覓人選。
由王小棣導演,李小平擔任團長的拙劇團,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作品《屈辱》為本,於8月19、20日在華山烏梅劇院上演文學劇場,與當代社會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