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袁金塔當代美術館與洪根深美術館看私人美術館發展趨勢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21/1/10 下午 06:17:16 / 文化藝術
時代巨輪在日夜滾動,愈來愈多過去只有政府或巨富商賈才有能力做到的事,民間一般人士開始也能做到,例如開個美術館之類的,專業創作的水墨畫家袁金塔則於2016年在長流藝術集團支持下先創設袁金塔藝術中心,接著次年成立財團法人袁金塔文化基金會,籌辦台灣藝壇個人美術館袁金塔當代美術館。
 |
水墨畫家袁金塔介紹袁金塔當代美術館理他的畫作。(歸鴻亭攝影) |
不久前在離島澎湖甫成立以水墨畫家洪根深命名的洪根深美術館,則雖然名稱是私人美術館,卻是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利用縣政府公告清代澎湖巡檢司水師副將公署登錄為歷史建築的場地,從頭到尾替洪根深籌劃到成立的美術館,畫家提供其一生重要的創作與資料,營運則全由縣府負責承擔,開了以私人名義但公營的美術館例子。
 |
袁金塔創作力豐沛,作品內容多變。(歸鴻亭攝影) |
公營的美術館其實也歸類在博物館範疇,如1983年目標為策辦各項臺灣現當代藝術展覽的台北市立美術館、1988年中央級國立臺灣美術館以視覺藝術為主導臺灣現代與當代美術發展、1994年成立的高雄市立美術館以當代藝術、建築、設計與社區營造為主,最晚採行政法人方式規劃運作的2019年臺南市美術館幾乎是臺灣美術發展的重鎮,其餘如一些以開館地方美術館加上籌設中的新北市立美術館、興建中的臺中市立美術館、桃園市立美術館等即將投入,官方美術館家數其實已有4百多所,廣義來說甚至包括從故宮、當代藝術館到華山、松菸兩文創園區,關渡美術館與北師美術館則是台灣位於大學校園內的美術館,似乎這些仍是主導國內美術發展的主流場館。
 |
水墨畫家洪根深在家鄉澎湖成立洪根深美術館,營運則全由縣府負責承擔。(歸鴻亭攝影) |
而1998年私人創建的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因教育部指未依法定程序立案被勒令停業,這些年催生《博物館法》,依照官方統計私立館所大大小小竟也有3百多所,值得一提從1977年國泰集團蔡辰男以個人收藏創立台灣第一座私人國泰美術館、1989年張添根子女為其父設立的鴻禧美術館,加上位於台南許文龍創立的奇美博物館、南投侯英蓂、葉毓繡的毓繡美術館、晚近2016年忠泰基金會的忠泰美術館,算來都算企業集團出資籌辦的美術館,而李梅樹、楊三郎、楊英風、朱銘等私人美術館都是紀念藝壇有成就的前輩設立的美術館,最近則在世的藝術家也都紛紛成立自己德美術館,諸如王南雄在淡水、黃慶源在基隆等,這樣的畫室兼美術館愈來愈多。
 |
洪根深後現代水墨風格作品具備一代宗師地位。(歸鴻亭攝影) |
而純藝術家成立美術館,要向政府立案則必須按照正常行事曆營業,人事行政開銷不是藝術家個人容易負擔,政府法規要求一旦申請立案就必須依照營業規矩有一名以上專職並具相關專業之館員負責蒐藏、研究、展示、教育及公共服務等工作,開放公眾使用參觀,開放時間每年應不少於200日曆天,恐怕真的只有財力雄厚的人士能夠長期承擔,就算財力足夠的迪化街老屋變身免費展覽館的迪化207博物館,觀察亦不見得可以永久做到,許多私人美術館亦實際採取預約制,以彈性方式營運。
以袁金塔當代美術館由長流藝術集團為幕後營運力量,或洪根深美術館更有地方公家力量支持,得以具備穩定能力營運,是私人名義美術館所經營的特例,公立美術館與私人美術館各有不同的經費來源,但是兩者都承擔著公共責任,期盼在法令制度和營運發展上,能使不同規模的美術館所各自發展出足以生存且各有特色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