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特亞撞擊地球造成月球 遺骸可能位於地球深處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21/4/3 下午 06:18:12 / 天文地理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在本月初的第52屆月球和行星科學會議(52nd Lunar and Planetary Science Conference)上,發表論文指出一個名為特亞(Theia)的行星在大約45億年前與地球相撞,殘骸可能沉睡在地球內部,當時將一塊巨大的岩石撞到太空後來變成月球。
|
《科學》報導科學家們提出的特亞的行星撞擊地球撞擊理論。(歸鴻亭翻製) |
根據《科學》(Science)報導,科學家們提出的撞擊理論是在1970年代,月亮是在45億年前的一個火星大小名為特亞的行星撞擊地球時形成的。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球與太空探索學院的候選人和新論文的主要作者袁千(Qian Yuan)提出假設,特亞可能被埋藏在西非和太平洋下面的深層岩石中,而理論上講,這種碰撞是將來自地球的氣化粒子扔到太空中,並通過引力結合在一起形成月球。
這種影響假設尚未得到證實,但它是月球形成的3種主要理論之一。另外兩個表明,月亮是在原地與地球同時形成的,或者是被地球引力場捕獲的徘徊的物體。
|
美國《德塞雷特新聞》網站指出地球和特亞相撞之後,較輕的岩石被射入了太空,最終形成了月球。(歸鴻亭翻製) |
美美國《德塞雷特新聞》(Deseret News)網站指出,這項新的研究表明,45億年前墜入地球的火星大小行星的巨大碎片,可能被深埋在我們行星的核心內部,並變成了兩個大陸大小的熱岩石團,現在它們停留在地球的地幔中。
在地球和特亞相撞之後,較輕的岩石被射入了太空,最終形成了月球,而更重的物質仍然靠近地球的核心,這些塵埃最終沉澱下來,沉重的物料便變成了目前的兩塊撞擊產出的遺骸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