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臺灣土地長出的藝術家 國美館舉辦"席德進逝世40週年紀念展"
新網記者林彥才台中特稿
2021/8/21 下午 07:33:03 / 文化藝術
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的「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40週年紀念展」今(21)日開幕,因應中央防疫規範的人數限制,舉辦精緻的實體開幕式,並同步於國美館官方Youtube頻道進行線上直播,利用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讓喜愛本展的觀眾可以一起上線共襄盛舉。
|
文化部長李永得介紹席德進的作品和愛臺灣的心意令人感動。(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
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席德進的作品和愛臺灣的心意令人感動,其一生作品涵蓋臺灣人物、山水、古厝等題材,除了展現其對於臺灣的愛,從其古厝作品也提醒我們應該珍惜文化資產的心意。李部長特別提到蔣勳對席德進作品的評論,「他不以移民者的角度看待臺灣,而是真正耕植臺灣,做為一個臺灣畫家,席德進為臺灣寫出了風貌,也是給世界文化最好的貢獻。」此次展覽能讓觀眾看到席德進從臺灣土地上長出的藝術作品及養分,是非常重要且有意義的事。
國美館館長梁永斐指出,自他去年11月上任以來,擔任國美館館長兼席德進基金會董事長,就一直在思考如何為臺灣藝術家做好服務,讓兩者職務皆能勝任圓滿,如何讓國美館成為「臺灣藝術家的家」,如何讓席德進的藝術精神能傳承下去。席德進已逝世40年,斯人雖已遠離,但其品德、愛及留下的資產卻是「天地同壽,川流不息,永無止盡。」
|
「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40週年紀念展」開幕式與會貴賓合影。(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
梁永斐提到席德進的創作可以說是「東西融合新風貌,書畫合一展新局」,他的一生捨命為藝術,熱情愛臺灣,有情亦有義,認真做自己,大愛永傳薪。也是「人生朝露,藝術千秋」的最佳寫照。
席德進基金會董事李乾朗說明席德進作品的幾個特色,他不畫太魯閣的懸崖峭壁,而是蘇東坡的「橫看成嶺側成峰」;不畫春秋閣、圓山飯店這樣的地標,而是尋常百姓家。他的畫中常有紅與白色的建築,「紅」代表臺灣的紅磚屋,「白」是他故鄉四川的建築顏色,代表他的鄉愁。他畫人物,一定是認識的人,即使遇到陌生人,也會先與他們聊天,甚至送畫給他們。
|
文化部長李永得(右)在國美館館長梁永斐(左)陪同下參觀「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展」。(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
席德進在〈我的藝術與臺灣〉一文中說到,「我的畫,從我早期開始直到今天,始終有一個不變的基調;那就是以臺灣這地方的景物,作我表現的素材。」因此熱愛臺灣這塊土地的他,在1981年去世,將留下的大批藝術創作,捐予臺灣省立美術館(今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梁永斐提到,國美館有幸典藏這些豐富創作,並為他舉辦紀念展,是一份責無旁貸的使命感。本展在國美館展出後,將巡迴至臺灣各地,分別為嘉義市立美術館、國立國父紀念館、屏東美術館、宜蘭美術館及池上穀倉藝術館(臺灣好文化基金會),對於這些單位的支持表達由衷感謝,同時透過本展讓民眾深刻感受臺灣風土之美,並深化認同臺灣的文化特色與價值。
|
梁永斐提到席德進的創作可以說是「東西融合新風貌,書畫合一展新局」。(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
國美館說明,席德進繪畫創作中以水墨形式表現的水彩畫作品,咸認為是其繪畫的代表,其中以臺灣古建築和自然景物為題材創作的作品更為人所稱頌,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席德進精進的繪畫技巧,更融入了其對於傳統與現代美學觀和在地的人文與自然的思維,席德進將傳統與現代和在地臺灣景觀融合的作品,讓日常所見的臺灣古厝建築和自然景觀,呈現既平淡靜謐又永恆之美,成為臺灣美術發展中頗為獨特的美感表現。
文化部表示,近年來致力於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政策,透過國立臺灣美術館多年積累的豐碩臺灣藝術藝文資產,辦理多項展覽、活動。在臺灣美術發展中,席德進是少數以臺灣在地風情為創作元素,將傳統、現代與在地結合,開創出臺灣現代美術樣貌的前輩藝術家,這次展覽呈現出臺灣藝術史其中一塊重要拼圖。
|
「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40週年紀念展」大合照。(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
「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40週年紀念展」共展出席德進62件1970年至1980年間的重要作品,展覽分為「臺灣山水」、「民房古厝」兩個主題單元,將席氏與臺灣風土的關係簡要呈現,透過作品帶領民眾一窺藝術家對於臺灣鄉土所創造的特殊藝術表現語彙。本展展出至10月3日,歡迎線上預約參觀。相關展覽及推廣活動訊息請參考
國美館官網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