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出口"國際藝術節 姚淑芬串連7座台北捷運車站橫跨國際6座城市現地呈現
新網記者王伊文台北特稿
2022/7/7 下午 07:36:36 / 文化藝術
2022年世紀當代舞團與台北捷運局合辦「出口」國際藝術節活動,從7月4日至31日於台北捷運7座捷運站,媒合國內外14位各領域藝術家及100位表演者,以「移動、移居、移民」為概念共同展演,內容涵蓋藝術裝置展、行為表演、快閃表演、各國藝術家聯合講座與工作坊。
|
世紀當代舞團創辦人姚淑芬擔任「出口」國際藝術節總策劃。(歸鴻亭攝影) |
這次的活動由2018年國家文藝獎得主也是世紀當代舞團創辦人姚淑芬擔任總策劃,以台北、巴黎、倫敦、香港、紐約與東京為主題藍圖,沿著捷運紅線將台北世貿101站、大安森林站、中正紀念堂站、台北車站、劍潭站、奇岩站、復興崗站共7捷運站,運用裝置藝術及流動演出的方式,在公共空間中創造一個國際性的城市縮影,讓捷運旅客在移動中,發覺另外一個城市的生活,共同詮釋不同城市特色與文化。
|
姚淑芬在捷運站中帶入國際城市的小風景,希望這是一個起點,可以突破舞台與藝術的疆界。(歸鴻亭攝影) |
姚淑芬指出,活動概念在20年前已在她腦海,經過詳細思考討論覺得時機成熟時碰上疫情,現在終於這個構想付諸實現。她常在想,首善之都的地鐵文化有甚麼特色?民眾被捷運載往另一個目的地時,會有甚麼樣的心情與記憶?我們從地下捷運走出到地面,看到城市與天空又是如何的情緒轉折?我們希望民眾放慢腳步看看這個城市哪裡值得嚮往。在捷運站中帶入國際城市的小風景,希望這是一個起點,可以突破舞台與藝術的疆界,一起探索、好奇、求知、幻想世界不同城市的特色與文化。
|
現場舞蹈《車上共飲》。(王伊文攝影) |
台北捷運公司企劃處副處長葉嘉文表示,擁有全國最高載運量的台北捷運,能將藝術活動直接帶入民眾每日生活與工作的途徑中,是一個非常創新的概念,以前只有靜態的展覽,這次有複合與動態的演出,非常令人期待。未來有機會不排除與小型藝術團體一起合作。
|
「出口」國際藝術節活動宣告大合照。(王伊文攝影) |
在7個捷運站的主題靜態展有:
- 101/世貿站由旅居紐約藝術家楊金池,以紐約收集回來加上台灣的回收鋁罐紙張等垃圾做成裝置藝術,提醒人類對於資源的高度浪費的錯誤與未來水資源的匱乏。
- 大安森林站有姚淑芬自己作品《斗宅》,以麻布偶飾以彩色交錯的線條,代表原來公園所在地的眷村文化與社會人士交織而成的大安身影。以及由藝術家英國Jeroen Speak、李明學、高昌湧、陸穎魚共同創作的《過客》,以AR、遊戲與車票的遊戲與詩和音樂,描述英國地鐵Victoria Line的各國移民,雖然移動遊走但仍依戀自身的食物與文化。
- 中正紀念堂站有藝術家柯朱上的《出出走走》描繪出快速移動的人們與無形的情緒。藝術家邱杰森《城市拓樸》表現都市計劃土地分區造就不一樣的城市地景與生活。法國藝術家Margot Guillemot 兩個作品《孫先生,阿瑟先生,林小姐》以肖象的延伸呼應對台灣影響的關鍵人物:孫中山、麥克阿瑟以及林默娘,以及《線上台北、線上巴黎》在台北及巴黎捷運站出口街道的「單點透視」攝影取樣是現代城市紋理建構,延伸大道街景以及挑戰天際的摩天大樓,如同了穿越時空的廊道,使人變得渺小。藝術家李立中《我只想要回家》以廉價紙張列印鴿子輕貼於牆上,列車呼嘯而過帶來的風讓紙張飄動象徵虛無隨風而逝。
- 台北車站《膠囊旅館》由藝術家日本Keisuke Takahashi與姚淑芬創作,以東京繁忙的人們快速移動與城市不斷的新陳代謝,各種情緒與模糊的記憶瞬間而逝,只剩微不足道的嘆息。
- 劍潭站以藝術家廖堉安兩幅圖畫回應疫情下的人們心情。《低頭族》一隻有著沉重頭殼的大鳥邁著細小步伐卻飛不起來。《漫遊者》以豐富而華麗的色彩,象徵著我們期待衝出困境,懷抱著興奮忐忑的心情,再次遨向未知的世界。
- 奇岩站由藝術家Candy Bird、何彥諺創作《你到哪了呢?一個距離的想像》環繞「移動」 為主軸,在移動的軌道上拉出不同的(或許)緩慢的軸線。
動態展演舞蹈方面,平日有52場的個人舞蹈演出,假日閃燃(六日群體舞蹈演出)共計36場。假日行為藝術家楊金池《破腦筋》行為表演共計8場,藝術家 Candy Bird《此時此刻 The Moment》7/23以塗鴉的表演方式,呈現日常生活的時間與經驗,在熙來人往的街頭,建立與陌生人之間的短暫對話。
7/31北投專車體驗特別演出,由台北捷運公司提供專屬列車,姚淑芬攜手甫拿下2021國際水下攝影比賽首獎的影像創作者張皓然,透過影像結合現場舞蹈,攝影鏡頭的動靜間重組,讓觀看與所處空間的落差,超脫夢境與現實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