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機器手臂手術破5千例成立國際機器人手術訓練中心 盼112年15項納健保補助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22/10/18 下午 06:09:52 / 醫療保健
台大醫院今天發表5,000例機器手臂手術成果,除泌尿科等傳統應用,更拓展至換肝、頭頸部無痕手術等橫跨7大科別,並成立機器人手術訓練中心,培育台灣及全球的外科醫師人才,明年健保有機會補助不同科別共15項機器手臂手術。
|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明該院機器手臂手術破5千例,並成立國際機器人手術訓練中心。(歸鴻亭攝影) |
台大醫院為台灣國家級教學醫院,肩負著教學、研究、服務3大任務,於2011年裝設第1台「機器手臂輔助微創手術」系統,目前除了臺大醫院總院,臺大癌醫中心以及新竹臺大分院也都設有「機器手臂微創手術」系統。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除泌尿科、婦產科等傳統應用,台大更開發多項機器手臂創新術式,例如活體 肝臟捐贈微創手術、微創心臟手術、頭頸部無痕手術等橫跨7大科別,讓更多病患因此受惠,生活品質大大提升,減少住院天數和手術不良反應,也能幫健保省錢。臺大醫院與直覺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簽訂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共同合作開拓機器人手術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機器人手術訓練中心的新標竿,培育台灣及全球的外科醫師人才,造福更多病患。
|
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吳耀銘盼112年機器手臂輔助手術15項納健保補助。(歸鴻亭攝影) |
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吳耀銘指出,該院過去10年已執行5,104例機器手臂手術,以泌尿科最多、占近4成,另有大腸直腸外科、肝膽外科、婦產科、耳鼻喉科、心臟外科、胸腔外科,各占1成左右。不過,機器手臂手術目前需要病人自費,明年健保有機會補助不同科別共15項機器手臂手術,嘉惠更多病人。
|
台大醫院今天發表5,000例機器手臂手術成果。(歸鴻亭攝影) |
微創是外科手術的趨勢,機器手臂輔助手術更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機器手臂輔助手術的創新設計徹底改革微創手術,相較於傳統手術,外科醫師現在能夠以更精準且更靈活的方式進行複雜的手術,進而突破傳統手術與腹腔鏡手術時所遭遇到的困難;不論是腫瘤太大或沾黏嚴重等因素,不適合腹腔鏡手術的病人透過3D立體高解析度的視覺影像、仿人類手腕關節設計的手術器械、以及精密準確具有直覺反應的操作系統,都能大幅提升醫師手術的掌控度,提高手術品質及更好的預後效果,使患者更快恢復正常生活。
|
吳明賢與直覺台灣分公司副總裁暨總經理楊繼盛簽署成立國際機器人手術訓練中心備忘錄。(歸鴻亭攝影) |
運用機器手臂輔助手術可減少手術失血量、降低術後併發症、縮短住院時間等、使患者術後恢復速度較快,達到相同或更好的預後效果。直覺台灣分公司副總裁暨總經理楊繼盛說明,「病人優先(patient first)是我們的重要使命,也是不斷進步的原動力。基於對台灣的病人、外科醫師、醫院和醫療體系的承諾和投資,直覺公司於2019年在台灣成立分公司。深信科技可以為醫療帶來正向的改變。臺大醫院擁有優良傳統、是深受國人信賴的醫學中心,很榮幸有機會與臺大醫院合作,感謝臺大醫院成立國際機器人手術訓練中心,讓台灣的外科醫師不須出國即可接受專業的手術訓練,更期待COVID-19疫情緩解時能培育國際醫療人才,讓台灣出眾的醫療技術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造福病患。」
|
台大醫院成立國際機器人手術訓練中心。(歸鴻亭攝影) |
35歲史姓女子現身分享多年前捐肝給父親的經驗,當時長輩顧及留下疤痕不美觀,和醫師討論後選擇機器手臂手術,史女術後1週順利出院,也未發生沾黏等問題。吳耀銘說明,肝臟捐贈者如採用傳統手術,傷口大約50公分、需住院10到14天,如採機器手臂手術,大約5到7天即可出院。
|
台大醫院成立國際機器人手術訓練中心成立大合照。(歸鴻亭攝影) |
68歲吳姓女子曾罹患唾液腺腫瘤,因擔心手術會留疤、甚至可能傷到神經而眼歪嘴斜,延宕多年遲遲不願動刀,眼看左側臉頰腫瘤從1公分大小,長到比乒乓球還大,最後找上台大醫院耳鼻喉部頭頸腫瘤科主任楊宗霖,決定接受機器手臂手術。吳姓患者若以傳統手術治療唾液腺腫瘤,耳際至脖子會留下長達10公分以上的疤痕,而台大領先全球,首創機器手臂經髮際線頭頸部腫瘤切除手術,順利移除後進一步化驗為良性,最大好處是因為手術傷口藏在髮際線,恢復後找不到任何疤痕。
台大表示,微創是外科手術的趨勢,機器手臂輔助手術更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相較於傳統手術,外科醫師現在能夠以更精準且更靈活的方式進行複雜手術,運用機器手臂輔助手術可減少手術失血量、降低術後併發症、縮短住院時間等、使患者術後恢復速度較快,達到相同或更好的預後效果。